书法关注的核心应该是法吗?

“书法关注的核心应该是法吗?”我觉得这样说只说对了一半,从表面上来看,书法即是书写汉字的法则,包括笔法,字法,章法等等,但这只是书法的一部分,书法与中国文化一脉相承,具体而言,书法核心的第一步是“写”,随后才是“法”,再是取势变化,最后是表情达意,抒发境界。

我们试着从书法“写”的原始本质,书法的“法”,书法的取势变化,书法的表情达意4个方面来阐述书法的核心。

一,书法“核心”的第一步是“写”

我很赞赏古典文化研究专家周汝昌先生的主张,他说书法说到底就是一个“写”字。

我觉得他极为简明地概括了书法的原始本质,从原始社会的刻画符号,文字萌芽于新石器时代,发展至商朝 产生甲骨文,周初出现在青铜器上的金文,到后来的石鼓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虽然带有“刻”的意味,但我认为和笔比起来,只是工具的不同,而“写”的本质没有变化,如果不是“写”,我们今天就不会看到浩如烟海的书法经典。

孙过庭作《书谱》,卫夫人有《笔阵图》,王羲之的《书论》,项穆《书法雅言》,有人说他们是书法理论家,这无疑是对的,但是他们在成为书法理论家之前首先是一位“写”家,没有丰富的实践和文化涵养是写不出这些经典论著的,这与现代的一些“书法理论家”是截然不同的。

【孙过庭《书谱》】

所以,从文字的产生,书法字体的演变,书家的论著3个方面来看,书法应该关注的第一核心是“写”,随后才是“法”。

二,“法”是书法核心的第二个关键点

书,也就是写,法,也就是法度结合起来,就是“书法”,所以书法是书写汉字的法则,而书法的“法”并不神秘,而是十分具体的,即:笔法,字法,章法三个方面,也是书法的三个要素。

我们练习书法,求“法”的过程也是从笔法,字法,章法开始的。三者应齐头并进,不可偏废。

1.笔法

笔法又是书法三要素之中最关键的一点,因为对于笔法的研究深刻与否,直接影响到是否入门,临帖学习成果等问题。

笔法直接关系到笔画质量的优劣,笔画好比是我们人身上的器官,眼睛,嘴巴,鼻子长得好看是成为“美人”的第一步,好的笔画在书法中的表现可谓是异曲同工的。

笔法的核心又在于起,行,收三个过程,当代著名书法家王正良先生特别强调这3点。


【颜真卿楷书笔画起,行,收图示】

笔法是我们接触书法和临习书法的第一步,也是我们读帖能感知到的书法的第一个元素,因此,笔画的粗细,长短,在字中的位置,每一个笔画起,行,收的动作都是研习笔法应该注意到的。

2.字法

字法即字的结构,前面我们说了笔画是我们身上的器官,那么结构就是器官在身体上的摆放位置,如果单是眼睛,鼻子,耳朵长得好看,没有合理的结构搭配,也是无济于事的,反而会破坏单个器官的美,这就是结构的重要性。

结构的法则可谓多矣!我认为结构当中最重要的两个法则是:布白均匀,中宫收紧。

布白均匀:有人说,书法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并不是拿笔用墨在写“黑”,而是在纸上均匀地分割空间,也就是写“白”,布白均匀,视觉平衡是保证一个好字的关键。

【布白均匀示例】

中宫收紧:中宫收紧是结构中的大法,基本上适合每一个字的书写,尤其是对于一些带有反文旁,带有“欠”部,带有“戈钩”一类的字更是如此。

【中宫收紧示例】

中宫收紧使一个字形成“抱团”之势,曲中见直,中部收紧,外部伸展,字的姿态和气势便跃然纸上。

3.章法

前面说笔画是一个人身上的器官,结构是这些器官合理的摆放,那么章法就是一个人的整体风貌,显然三者是层层递进,相辅相成的。


【黄庭坚《松风阁诗帖》】

从历代留下来的书法典籍来看,可供我们借鉴的章法在楷书来说一般都是有行有列的,对于行书,草书来说则是有行无列的。

三,书法的取势变化是书法走向成熟的标志

我在这里所说的“取势变化”指的是在一篇书法作品中,虽是工整严谨的楷书也应力求变化,不可呆滞死板。

取势变化不单单是书法的技法问题,而是书者心中的大丘壑,大追求,所以我说,取势变化是书法走向成熟的标志。

王羲之在《题卫夫人笔阵图后》说到:

若平直相似,状如算子,上下方整,前后齐平,便不是书,但得其点画耳!

这说明了书法取势变化的重要性,楷书中以险绝俊俏,挺秀双融著称的欧体便是最好的例证,即使是同一个字在笔画,结构的取势都是不尽相同的,也就更别说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了,21个“之”各尽其妙,绝不雷同,真乃大家也!


【王羲之书法中不同形态的“之”字】

在当代书法家中,我觉得以启功先生为代表,他的字行气贯通,点画之间顾盼神飞,大小错落有致,章法严格分明。是取势变化的典范!

【启功书法】

清代包世臣在这方面也有精彩的论述:

一点一画,一字一行,排次顶接而成。古帖字体大小有相颈庭者,如老翁携幼孙行,长短参差,而情意真挚,痛痒相关。
四,表情达意,抒发境界是回归书法的本意

我们的文字,不能确定的是由某一个人或者几个人创造出来的,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文字在创作之初,就是根据表情达意的,也因此叫做“象形字”。

文字在发展的过程中,渐渐升华,赋予了“法”成为书法之后,这种原始的特质依然存在。这也是书法的核心之一。

扬熊在《法言》中说到书画表情达意的作用:

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声画者,君子小人之所以动情乎。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王逸少与谢安等四十一名士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流觞曲水,饮酒作诗,论天地,谈人生,王羲之醉后作《兰亭序》,酒醒后复书不得,《兰亭序》遂成绝世之笔,为“天下第一行书”!

【兰亭序】

颜真卿痛失兄弟,侄子挥泪写下《祭侄文稿》本是一篇草稿,而包含真情,多次把笔用到断墨,以至于文中多次出现飞白,涂抹。

后人评颜真卿:“楷不及行,行不及草,草不及稿。”说的就是颜真卿在强压悲痛的情况下,用笔抒发情感的妙处,而《祭侄文稿》也当之无愧成为“天下第二行书”,假设普通人乱写一通,还能成为经典吗?这说明书法给抒发真情实感的作品留下了足够的空间。

【祭侄文稿】

相对于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苏东坡的《黄州寒食诗帖》则显得从容不迫,悠然自得,这是宁静心绪下的自然流淌,全文也有笔在意先,情感起伏之出,但恰到好处,也就没有一处涂改,添补。用苏东坡自己的话说就是:“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然而,这“烦推求”的背后也是法,是从心所欲不逾矩的法,才能写出这样高境界的作品。

【黄州寒食诗帖】

所以,本文从书法的原始特点“写”到书法的“法”,再到书法的取势之变,最后论到书法的境界4个方面分析,说明书法的核心并不是只有“法”那么单调和简单!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感谢大家关注,欢迎留言讨论!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
  • 发表于 2022-02-18 20:58
  • 阅读 ( )
  • 分类: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