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学习书法心法比技法更重要,讲得玄玄乎乎的,是这么神秘吗?

“有人说,学习书法心法比技法更重要,讲得玄玄乎乎的,是这么神秘吗?书法中有心法这种说法吗?”首先我的回答是:书法中的“心法”是存在的,只不过它不是玄乎神秘的,而是具体的,有现实指导意义的,和书法技法比起来,也只是一个主次的问题。

下面我们将从心法的解释,心法在书法中的作用,何为书法技法以及心法和技法的关系入手来进行探究。

一,心法的解释

“心法”一词,有多种释义,我们现在讨论的是书法,那么我们所要讨论的“心法”也只限定在书法范围之内,也就是说能与书法挂钩的,对书法有指导意义的。至于阳明先生的“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则不在讨论之列。

“心法”者意为心虽无形质,而有觉知之用,它是除言语,行为之外的一种灵敏感知,也就是意识。

“书法即心法”是元代大儒郝经在《陵川集》中对于书法的美学观点,柳公权也说:“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
【柳公权楷书】

其实说到底,“心法”就是一种意识,这种解释在书法中也更为合理,这恰恰也说明书法不是光靠练就能写好的,而是需要学才能渐入佳境,书法技法只能解决笔法结构等问题,而书法中的意识则是解决这些问题的第一步!因为书法学习强调“意在笔先。”所以,书法的“心法”并不玄乎,它既是一种书写意识,又可以概括为是书写前的一切准备工作,例如排除杂念,清心寡欲,舒展胸襟等等,对于书法的学习大有裨益!

二,“心法”在书法中的作用

既然我们把“心法”理解为一种书写意识,一种书写前的全面准备,一种自我调节,那么“心法”在书法中的作用就比较容易理解了。

(1)“心法”是书法的意识确立

柳公权有言:心正则笔正。这其实就是一种书写意识的体现,我们常说字如其人,书为心画,盛行于西方的“笔迹学”,根据一个人的字迹来推测其人的人品和阅历,这是有根据的。

【柳公权楷书】

柳公权曾任太子少师,被封为河东郡开国公,卒后追赠太子太师,他64岁时书写的楷书名作《玄秘塔碑》锋力一点一画,斩钉截铁,字体中间收紧,四周闪射,严紧中含疏宕,字体方圆兼备,整篇楷书精神焕发,这是他的代表之作,也是集中体现了“柳体”楷书“铁画银钩”的特点,柳公权的书法不恰恰是他“心正笔正”的外放吗?

颜真卿忠君爱国,面对叛将李希烈单刀直入,痛陈贼罪,面对杀害义正辞严,从容不迫,他那气势不凡,大气磅礴,古朴刚直的颜体楷书不正是因为有了他这种刚正不屈的性格而成的吗?
【颜真卿楷书】

当他在《祭侄文稿》中写到“孤城围逼,父陷子死,巢倾卵覆”的时候,难以抑制心中的悲愤之情,竟笔不达意以至于涂抹重写,虽有意涂改,但言犹未尽,浑然天成!

王羲之永和九年在会稽山阴兰亭,捻开鼠须,抻开蚕纸,意在笔先,一以贯之,挥毫写下传世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而他酒醒后复书几次均不如前,假若不是王羲之心手双畅,笔下能自然流淌出这上古佳作吗?

【王羲之《兰亭序》】

(2)心法是书法的自我调整和准备

我们常说字写得不好,是因为心没有静下来,心中有很多杂念没有排除,自然会影响书写的效果。

所以,在书写前的自我调整和准备是十分必要的,只有气定神闲,坦然以诚相待,书法才能有静气和书卷气,愤否则就只剩下匠气了。

苏子美曾说:

窗明几净,笔墨纸砚皆极精良,此亦人生一大乐事

这就说明,写字前的心境要和窗明几净互相映衬,如此才能播撒出瑰丽的笔下烟云。

所以,无论是柳公权的心正笔正,还是颜真卿的刚直古朴,还是王羲之的潇洒中和,抑或是苏子美的窗明几净,安闲自在,无一不是“意在笔先”的典范,所以,心法是作书之前的意识确立和以我调整准备!

三,书法的技法问题

对于书法而言,如果仅仅停留在心法的层面,那么无异于纸上谈兵,也难免陷入沼泽泥潭中而不知自拔了。

书法的另外一个层面是技法,相对于书法的心法而言,技法更加实际具体,因为技法是已经确立了的法则,具体而言,书法的笔法包括笔法,结构,章法这三个大的要素。

(1)笔法

笔法是书法中最细小的单位,然而也是最为重要和关键的一个环节,如果把书法比如一幢房子的话,那么笔法就是基层的砖石材料,如果基础的材料都不好,那么也就没有必要往下说了。

笔法在一个笔画中体现为起笔,行笔,收笔三个过程,要准确把握一个笔画,就要在行,行,收三个方面多观察,多研究。
【笔法中的起,行收过程演示】

当然,丰富的笔法表现还要辅之以提按等笔法,但是起,行,收确是最基本的过程。

(2)结构

前面说了笔法是一幢房子的基础材料,那么结构就是房子的间架和脊梁,塑造着整个字的结构,如果结构不合理,那么房子会不结实,字也就显得松散垮塌了。
【欧体结构严密,法度深严】

古人在结构方面研究的成果著述颇丰,例如左收右放,穿插揖让,主笔伸展,上窄下宽,上宽下窄等等,这些在清代书家黄自元的《间架结构九十二法》中都有论述,这里我仅举一例来说明结构的重要性。

穿插揖让:穿插揖让指的是在一个字当中,因其结构的需要,不同的笔画之间要相互配合,有的揖让,有的穿插,从而达到笔画紧凑,整体和谐的目的。
【穿插揖让结构示意图】

例如在这个“颜”字里,左边三个点属于揖让,为的是给右边的撇让出空间,而右边的撇则恰好穿插到点的下方,以此来稳定字形,丰富字的结体特征。

(3)章法

章法也即是对单字谋篇布局,章法知识包罗万象,章法布局自古以来也是各尽其妙,对于楷书来说,要预先安排纸张,字数,大小,字距,行距,落款,必要时叠格等等,以此来显示楷书严整不苟,规整端庄的字体特点

而对于行草书来说,则没有太多的限制,可以根据书家的学识,审美,阅历以及对于书体精华的吸取来自由挥洒,行草书的作品贵在自然流露。

所以,章法是千变万化的,而章法在书法的表现中又是极为重要的,因此对于书学者来说,不可不察也!
【褚遂良楷书章法布局】

四,心法和技法的关系

前面我们单独论述了书法中的心法和技法,我们可以说书法的心法和技法是形成书法整体的两个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

蔡邕在《笔论》中说到:

“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若迫于事,虽中山兔毫不能佳也。夫书,先默坐静思,随意所适,言不出口,气不盈息,沉密神采,如对至尊,则无不善矣。

这里蔡邕几乎全都在论述心法意识的重要性,如果不疏散胸襟,那么即使再好的书写工具也无济于事,也可以说明,在书写之前,如果不疏散怀抱,再精妙的笔法也是徒劳的。

【蔡邕《熹平石经》】

这说明蔡邕是十分主张意识在技法之先的。

夫纸者,阵也;笔者,刀鞘也;墨者,鍪甲也;水砚者,城池也;心意者,将军也;本领者,副将也;结构者,谋略也;扬笔者,吉凶也;出入者,号令也;屈折者,杀戮也。

这是王羲之在《题卫夫人笔阵图后》中说的一段话,他把纸张比作战争的阵地,以笔作刀,笔墨纸砚各尽其责,更值得注意的是他把心意比做将军,将本领比做副将,这恰与书法的心法和技法不谋而合。

不仅如此,王羲之还说:

夫欲书者,先乾研墨,凝神静思,预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动,令筋脉相连,意在笔前,然后作字。

在这里王羲之依然强调“意在笔前”,也就是说意识在前,然后作书。

【王羲之小楷书法】

由此我们得出的信息是:古代书家都强调心法意识在书法中的主导作用,而我们今天学习书法,往往急于想求得书法技法的个中三昧,一心想找到捷径可走,然而忽略了不走捷径就是最好的捷径,这或许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古人叫书法,而我们则停留在写字层面这个问题了。

因为没有意识,往往显得浮躁而不知所措,古人则能气定神闲,笔中流淌出静气和书卷气,这是今人所不能及的。

就心法和技法的关系而言,我觉得他们是相辅相成,相互成就的,倒不存在谁主谁次的问题,因为成熟的书家就会明白,心法和技法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而不可分而论之!
【颜真卿楷书《多宝塔》】

本文从心法的解释,心法对于书法的促进作用,书法的具体技法以及心法和技法关系四个方面展开论述,说明心法并不神秘玄乎,和技法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感谢您的阅读,欢迎留言关注!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
  • 发表于 2022-02-18 20:58
  • 阅读 ( )
  • 分类: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