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高一在全年级面喊“誓上清华”,高一高二不踏实,现在要高考了,可能考不上,该怎么面对?

回答:

可能考不上清华了,与自己高一高二的誓言差别很大。怎么办?

答案,重新调整自己的心态,和再一次设置新的目标。

一般学校都是等到学生到了高三,才把他们自己想要考取的大学写出来,并有学校出资把它们印刷并贴在墙上。为什么这么做呢?

就是用目标来激励学生前进。并希望在学生遇到困难时,能给他们带来力量。

在写目标的过程中,有的同学写的大学的校名字明显超过了自己现在的分数。有的老师就说你现实一些。可是,大部分学生坚持了自己的想法——没有改动。

上面的例子告诉题主,在高三再设置目标还是不晚。即使到了高三学生也会设置超过自己能力的目标。更何况是题主的目标是在高一设置的呢?不符合实际改过来就是了。

为什么题主会念念不忘自己的高一、高二的目标呢?

一、因为自己的目标告诉了好多人,如果完成不了,怕别人笑话。

有一个刚毕业女老师,一次月考,她带的班考的都非常好。于是,在一次会议上,她说我要在期中考试达到全县第一名。后来历史组的成绩只考了全县第4名。

你是不是觉得这个女老师很丢人——在全校老师的面夸下了海口。考得还这么不尽如人意!

不过,这个成绩已经比以前的历史组的成绩好了很多!后来她被提干了,现在已是校长助理。

年轻人就应该锋芒毕露,要有闯劲。有人说得好,“做人要低调,做事要高调”。“不愿做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都是这个道理——鼓励年轻人努力向上,哪怕有点不现实。初生牛犊就已经怕虎了,这一辈也就那样了。

无论你告诉了谁,都不能让丢脸成为你前进的心理负担。重新找个目标大学吧。

心想才能事成,你想都不想,怎么可能成功呢?马云说,梦想总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了呢?

二、题主好像充满了自责。

题主说,在高一、高二自己学习的并不踏实。反过去说就是,如果我要是努力学习了,我就可以考上清华北大吗?

这件事可以从两个角度说,

1、为什么你学习会不踏实?

目标是别人给你设置的——家里人的期望,题主也不想让家里人失望。

可是,虽然自己的目标可以取悦家人,但是在心里深处,你知道考清华,这个目标太高了,自己可能考不上。

潜意识里你就会告诉自己——我怎么才能考不上,又不有损自己的聪明之名呢?

于是,你就采用了一个方法。我虽然很聪明,但是我就是学习不踏实。或者我只努力一点点。这样我,别人都不能否认我的聪明了,只会说我不想学而已。

父母和老师会说,这孩子多聪明啊,就是不好好干。

如果不是此种情形,那可能是下面的情况。

2、回到过去,你会好好努力吗?

很多人自责的原因,就是认为过去的自己如果做了不同的选择,自己的现在会更好。于是就有这样种问题——要是我能回到过去,我会如何如何。

实际上并非如此,

心理学认为,你当时作出的判断,是对你最有利的选择。你不会做得比那时更好。

题主会想我要那时好好学,就好了。可是即使从来一遍,题主还是会做出同样的选择——不那么努力。

比如,一个孩子从凳子摔了下来。站在他旁边的父亲自责地说,要是我跑再外快点就好了,就差一个指头的距离,我就扶住他了。

可是,人力多有所不及。环境因素也很重要。

所以,放下那个宏伟,而又不属于你的目标、梦想吧。放下因放下目标给你带的自责吧。把心理包袱扔了,跑的才快一些。

三、目标就是用来修改的。

还记得你小时候的理想是什么?科学家,歌星,……你现在再回过头来看,你会把它们看个不成熟的想法。

这同时也在说明,你正在走向成熟。

父母们也是这样,孩子刚出生时,欢欣喜悦,认为孩子的未来有无限的可能。

可是后来这种期待越来越小。后来只希望孩子只要孝顺就可以了。到了最后,觉得孩子能多回家几次就行了。

我们的期望,我们的目标都是会根据现实情况,不断变化的。

曩者所忻,阅时而鄙;故者既抛,新者旋徒。

曾国藩《有恒箴》:以前所喜欢的事,过一段时间才知道错了;把旧观念抛掉,就能发现新世界,达到新境界。

所以修改目标是常事。审时度势是智者的表现。

写在最后,我们发现自己以前的想法成为我们成长的障碍时,就需要学着放下了。做最好的自己,就是要学会不断的舍弃,不断收获。然后探寻自己的喜好,把它们做到极致。

  • 发表于 2022-03-24 16:18
  • 阅读 ( )
  • 分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