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饮食文化有什么特点?

傣族主要聚居在中国西南部云南省西双纳傣族自治州等地。傣族文化具有浓厚的亚热带风情,在这种环境下形成了独特的饮食习惯。

傣族地区以产米著称,故各地都以食稻米为主,一日三餐皆吃米饭。西双版纳等地所产的糯米,具有营养丰富,耐饿,粘性强,不易发馊变坏,田间劳作时食用方便等优点,受到傣族人民的青睐。通常是现舂现吃,民间认为只有这样才不失其原有的色泽和香味,因而不食或很少食用隔夜米,习惯用手捏饭吃。

傣族饮食文化最显著的特点是喜酸。在傣族的菜谱中,其名菜几乎都离不开酸。作为调料的“酸”既有植物性的,如竹笋、酸橙;也有动物性的,如酸蚂蚁;还有经化学反应制成的,如醋(自酿)。傣味中以酸为美味之冠,所有佐餐菜肴及小吃均以酸味为主,如酸笋、酸豌豆粉、酸肉及野生的酸果;最常食用的是酸笋,把新鲜竹笋切成丝,放入清水漂浸,之后捞进大缸用力压紧、封口,放置半个月待变酸,傣族人随便哪家都有百来斤酸笋,一天也离不开。

傣族饮食嗜酸,与其生活地域有关,傣族居住地都较燥热,常吃不易消化的糯米食品,酸性食品不仅能消食,而且能刺激食欲,预防中暑。

傣族饮食文化中的另一个特点是“食野”。所谓“食野”是指傣族喜欢吃一些野生的动植物。傣 族地区潮湿炎热,昆虫种类繁多,用昆虫为原料制作的风味菜肴和小吃,是傣族食物构成的一个重要部分。常食用的昆虫有蝉、竹虫、大蜘蛛、蚂蚁蛋等。此外还有一些野生植物,如蕨菜、刺苞、鱼腥菜、香茅草,具有清肺解热、明目健脑、抗衰老的作用。

傣族饮食文化中另一个显著特点是“食花”。攀枝花、白花、芭蕉花等植物的花,傣族人民将其佐以调料做成美味绝伦的佳肴。在傣族饮食中的食花习俗中,最令人称奇的是将一种名为染饭花的花摘下洗净,将染饭花加水煮后弃花留水,将糯米放入黄色染饭花水中浸泡约4小时,使颜色入米心,然后将着色的糯米捞出蒸熟,然后倒入盆内反复搅拌。米饭呈现出花朵的黄色,食之松软可口而略带清香。

嗜酒是傣族的一种古老风俗,在公元12世纪就有咂酒之俗,酒已成为宴客必备之物。近现代以来,饮酒更是普遍嗜好,男子早晚两餐多喜饮酒少许,遇有节庆宴会,必痛饮尽醉而后快。所饮之酒多系家庭自酿,傣族男子皆善酿酒,全用谷米酿制,度数不高,味香甜。

傣族一般嗜好草烟,食法有两种,一是将草烟切成细末渗入槟榔中嚼食,另一种是用烟杆吸食,傣族男子几乎人人都有用烟杆吸食草烟的嗜好。

茶是傣族地区的特产,西双版纳是普洱茶的故乡,所以傣族皆有喝茶的嗜好,家家的火塘上常煨有一罐浓茶,可随时饮用和招待客人。傣族所喝之茶皆是自采自制的,这种自制茶叶特具风味,只摘大叶,不摘嫩尖,晾干后不加香料,只在锅上加火略炒至焦,冲泡而饮,略带糊味,但茶固有的香味很浓,有的浸泡多次不变色,其制法和饮用都别具风味。

(文by Alina,图取自网络,侵删)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
  • 发表于 2022-01-01 02:05
  • 阅读 ( )
  • 分类: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