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长期战乱纷争的时代,经济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限制与制约。但是,人们既然活着一日三餐总是要吃饭的,所以烹饪文化也就自然而然体现着特定的时代特征。农业生产在发展,社会饮食生活在变化,于是就有了《齐民要术》一书的出现。《齐民要术》一书中反映了我国广大地区特别是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汉族、少数民族人民的饮食习惯。如黄河流域的人喜食鲤鱼;沿海地区的人喜食“炙蜊”;少数民族人喜食“胡炮肉”、“羌煮”、“灌肠”;吴地人喜食腌鸭蛋、莼羹;四川人喜食腌芹菜等等。
这一时期,北方各族政权上层社会日常饮食中肉食原料比重结构的上升,奶食品消费观念的形成,面食品与烹饪技法的备受重视等,都与民族烹饪文化交汇有着不可轻视的重要关系。“羌煮”、“胡炙”、“肉粥”、“胡饼”、“羊酪”等美食都具有典型的少数民族风格,虽然饮食文化历史上的区域与民族差异尽管十分显明,烹饪文化的差异却相对小得多。
多眼灶、陶甑、铁釜是这一时期南北普遍使用的基本烹饪工具,基本和统一的助食工具则是筯和匙,它们的基本形制与功用是相同的。烹饪工具与技术之所以可以超越地域局限,是因为人群是不断流动的,经验、技术、知识因此就相互交流。中国历史上这种烹饪文化与饮食文化的“错位现象”,恰恰是两种文化生存运动规律比照失谐的必然结果。尽管由于食物原料的地域差异和人们长久积习的不同,但是当时的烹饪技术却是完全相同或者说是相通的。
Co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