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酒不是西方传进来的,中国很早就有。
先说葡萄,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诗经》,“六月食郁及薁(一种葡萄),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这时候人们已经知道采集并食用各种野葡萄,并认为葡萄为延年益寿的珍品。我国原生的野葡萄有20 多种,从东北到西北,从西方到北方,在周代就有人工栽培的葡萄和葡萄园。但是,葡萄酒业还是在从汉武帝时期开始。
西汉,外交家张骞出使西域,看到大宛一带的国家都以葡萄酿酒,富人藏酒非常多且能存放十年之久,于是就带回来当地的葡萄和苜蓿,在皇宫别院种植。西域自古以来就是葡萄酒的主要产地,在公元4-8世纪,《吐鲁番出土文书》记载了当时吐鲁番地区很多的种植、经营、租让及买卖情况,张骞将这一技术引进中原,然后中土就开始有了葡萄酒,酿造过程要比原来的黄酒要简单。但是为什么没有大面积推广和饮用呢?主要还是由于葡萄原料的生产有季节性,不如谷物方便,所以东汉至盛唐一直是达官贵人的奢侈品,真正的“有价无市”,老百姓就更别想了。
汉代引进却没有能有效推广,之后中原地区就不再种植葡萄了,边远地区常常以贡酒方式向后来的历代皇室进贡葡萄酒。
唐朝的葡萄酒发展得不错。贞观十四年(640年),破高昌(新疆吐鲁番)得到了马乳葡萄酒,学会了葡萄酒蒸馏法,两者引进中原后从宫廷走向了民间,终于普通百姓也能喝上这些美妙的佳酿。文人诗词中也是经常作为歌颂对象出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瀚《凉州词》)这是最熟悉的。
元朝时候已经大规模生产了。除了正史元史里面有写到忽必烈用葡萄酒来祭祀宗庙,连《马可 波罗记》中也写道:山西太原府,那里有许多葡萄园,酿造很多的葡萄酒,贩运到各地去销售。
到明清酿酒技术的成熟和发展本来是大好机会,但是因为相关酒务机关取消,葡萄酒的政策支持消失,还是比不上绍兴黄酒和其他蒸馏酒,尤其是清代的白酒。人们开始习惯喝高纯度的白酒(一是技术达到了,二是满族统治者常年处于高寒之地习惯白酒)。不过人们对葡萄酒的认识还是有增长,《本草纲目》里评价是“暖腰肾,驻颜色,耐寒”。
民国以后,西学之风影响自然也有生活习俗方面,葡萄酒又开始流行起来,直到现在。
文/GS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