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是如何利用饮食来降暑的?

利用饮食避暑,最早起源于汉代。

南北朝时期,伏日饮食避暑有进一步发展。据《荆楚岁时记》载:“伏日进汤饼,名为消恶”。古人习惯称暑气为恶气,避恶就是指消暑。古人盛夏吃汤饼无疑是一种很好的避暑方法。其避暑原理很简单利用吃热气腾腾的“汤饼”即一种放在水里煮熟的面食,出一身大汗,从而带走体内大量热能。大热天吃火锅的会不会也是这想法…

至宋代,伏日清热防暑食物的品种就更多了。诸如瓜、李、荷叶、绿豆汤、银苗菜、新莲、避暑汤等。当时,人们就注意到盛夏该吃哪些清凉的食物防暑了。

清代,除了吃之外,还有好玩的装饰摆件,那就是将西瓜镂空,雕刻成一盏碧绿的,有美丽图案的“西瓜灯”,既赏心悦目又清凉通透。关于西瓜灯的文字记载则约至明末清初。

在伏日人们吃得最多的还数莲子汤。莲子的食疗价值极高,譬如以下古医书所载:《食医心镜》:“止渴,去热”;《滇南本草》:“清心解热”;《纲目》:“莲之味甘,气温而性涩,禀清芳之气,得稼穑之味,乃脾之果也。士为元气之母,母气既和,津液相成,神乃自生,久视耐老,此其极舆也。昔人治心肾不交,劳伤白浊,有清心莲子饮;补心肾,益精血,有瑞莲丸,皆得此理。”故中医学认为,莲子性味甘平,有补脾涩肠、养心益肾的功用。因此,夏日常饮莲子汤不仅能清热解火,而且能养神益脾。此外,还有 “贴伏膘”一说,即此日起, “喝暑羊”(即喝羊肉汤)的习俗。认为在三伏天喝加上辣椒油、醋、蒜的羊汤,必然全身大汗淋漓,这汗可带走五脏积热,同时排出体内毒素,极有益健康。


也有在三伏天喝用苏叶、藿叶、甘草等中药煎的汤。正如《春明岁时琐记》载:“伏日……有舍冰水者,或有煎苏叶、藿叶、甘草等汤于市中舍之,谓之‘暑汤’。”此书中还提到“(北京)市中敲铜盏卖梅汤(杨梅汤)者,与卖西瓜铿聒远近。”

这里的“苏叶”,即紫苏叶,紫苏性温、味辛, 能发表散寒、理气宽中、化痰止咳。而“甘草”即甜草,以根入药,性平、味甘,能够缓中补虚、泻火解毒、调和诸药,生用可治咽痛、痈疽肿毒。“藿”即藿香,以其茎、叶入药,性微温,味辛甘,能够解暑、化湿、和胃、止呕,主治感冒暑热、头痛胸闷、精神不振、食欲不佳。

此外,古代伏日消暑食品还有绿豆汤、银苗菜、杨梅、鲜藕、鲜菱、西瓜、香瓜等10余种。当然了绿豆汤道今天都是夏日必备降火之神汤,在水煮开后的第一遍绿豆水最降火,当绿豆煮染烂之后的绿豆汤效果就没有绿豆水效果好了。我家的话还会常备四季神水,那就是白糖梨水。

总而言之,古人降暑的饮食多为清淡少盐,以水果、蔬菜和中草药为多,其性味甘、寒、温、平、辛。主治清热消暑、除烦止渴,或泻火解毒、养心宁志、健脾益胃。


文/GSN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
  • 发表于 2022-01-01 02:05
  • 阅读 ( )
  • 分类: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