饺子的来源是什么?

“舒服不如倒着,好吃莫如饺子”,这是广泛流传在北方人民群众生活中的一句俗语。

关于饺子,据说是东汉河南南阳人张仲景首先创立,为什么会有呢?原来是这位医圣在冬季回乡,看到不少乡亲饥寒交迫,耳朵生冻疮快烂了,便想着如何帮人们驱寒。在南阳东关搭起帐篷,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用面把肉包起来食用,形状像耳朵,称 “娇耳”。吃了这个以后浑身变暖,两耳发热,冻的耳朵似乎都好了。后来人们便学着做这个,做成饺子,所以饺子作为冬至节令食品,“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

关于饺子的古籍记载有一千四百多年历史,但从出土文物看可能更早。 1978年考古工作者在山东滕州的薛国古城遗址中挖出一盒白色馅食品,形状大小与今天的饺子相同,薛国是当时春秋战国的一小国,可能是中国最早的饺子,如果被证实那至少有两千多年历史。

据推测,早期的饺子煮熟后,是连汤带饺子一块儿盛在碗里,因而当时人们把饺子叫“馄饨”,三国张揖在《广雅》中提到的馄饨就是饺子,南北朝北齐的颜之推说得更明确,“今之馄饨,形如偃月,天下之通食也。”到了唐代,才流行饺子煮熟后捞在盘子里。

按照古老食风,饺子被视为至食馔,是年初岁尾特色食品,每年腊月三十晚上到正月初一早晨所进之餐必有饺子,再就是款待至爱亲朋,名曰“接风饺子”。

GSN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
  • 发表于 2022-01-01 02:05
  • 阅读 ( )
  • 分类: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