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牢丸”到底是汤圆,还是包子?

“牢丸”是古代著名食品,最初见于束皙《饼赋》:“四时从用,无所不宜,唯牢丸乎。

到底是什么其实一直有争论,汤圆说(牢丸之为物,必是汤圆);元宵(《东京梦华录》邓之诚注本);包子说(所谓牢丸,今包子是……);还有认为是汤饼(牢丸,今汤饼也。《丹铅录》);或者米丸(大抵笼上牢丸者,蒸米丸也;汤中牢丸者,煮米丸也。《管城硕记》)

基本也就这些,然而很多有疑点。如果是包子,但是古代牢丸有上笼蒸和汤水两种,那包子怎么下锅,所以包子可能不太对。 至于汤饼,《饼赋》中本来就有汤饼这个品种,不太可能同一样东西两个名字,牢丸是四季食品,汤饼是冬令佳品“充虚解战”,而且一般认为汤饼是面条。“今人呼煮面为汤饼”(《倦游杂录》)。 米丸、汤圆、元宵三个都是粳米粉或糯米粉制成,属于丸子形状,可蒸可煮(除了元宵),好像合情合理是它了。但是牢丸既然出自《饼赋》,里面都是麦面制作品,文中说:“《内则》诸馔不设饼,然则虽云食麦而未有饼。饼之作也,其来近矣。”所以应该不是这些米制食品。

那是啥呢?还有种解释是类似今天饺子,用薄皮包裹肉馅儿而成的一种食物。一是字面上,牢牢包裹紧密,馅心如同小小的肉丸子一样,符合四季食用,可蒸可煮的要求。二是《饼赋》中的内证“重罗之面”,羊膀、猪肋、姜、葱、茴桂、椒、盐、豉等多种调料,厨师们 “攮衣服,振掌握,仰搦俯搏,面弥离于指端,手萦回而交错”的动作过程,更像做饺子过程。

感觉这个解释正确的可能性更大,所以牢丸既不是汤圆也不是包子,而是类似饺子的食物。元代称为“时罗角儿”,明末称为"粉角";清朝称为"扁食"。

可能有人见过“牢九”写法,这是苏东坡在《游博罗香积寺》一诗中为求数字对仗工整改的“散流一啜云子白,炊裂十字琼肌香。 岂惟牢九荐古味,要使真一流天浆。”


文/GSN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
  • 发表于 2022-01-01 02:05
  • 阅读 ( )
  • 分类: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