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峡,东疆第一咽喉重镇。
星星峡称作“峡”,但并非峡谷,而是处隘口
关于星星峡的名字由来,长久以来都没有定论,主流的说法是说,因为当地的山上盛产一种洁白晶莹的石英石,月夜当空的时候,山上闪烁发光,宛若群星璀璨。
晚清时期,星星峡也被叫做过“猩猩峡”。
当然,并非因为当地出产猩猩,之所以叫这个名字,还与左宗棠有关。
1880年,陕甘总督左宗棠督办新疆军务,率军远征收复新疆的时候,途径星星峡,左宗棠将行营从肃州迁到了哈密。
在星星峡,他见当地山峦连绵面目可憎,想着自己的远征,而当地的山峦却在碍事,因此在公文里把星星峡的名字改成了“猩猩峡”,以此表示憎恶。
很多人知道哈密,却未必知道星星峡,实际上,星星峡是河西走廊进入新疆的必经之地,当年林则徐被贬、左宗棠远征,都是经过星星峡入疆的。
打个比方的话,星星峡算是新疆与甘肃之间的一道墙,一边是新疆,一边是甘肃。
从地图上来看,新疆最东部就是哈密,所以哈密也被称作东疆门户,而星星峡则位于哈密伊州区,紧邻着甘肃的瓜州、敦煌。
如果将哈密比作是新疆的门户,那么星星峡就是真正的大门所在。
自从路上丝绸之路开通以来,星星峡就成为了出河西走廊进入新疆地区的必经之路,也因为星星峡的咽喉要冲地位,所以使得这个地方显得非常重要。
相较于其他关隘,星星峡在古代相当荒凉
古代像星星峡这样的重要关隘之地,其实非常之多,像是山海关、函谷关、夔门等等,由于军事上的作用非常巨大,因此历来备受重视,营造完善。
不过,星星峡却非常特殊,这里虽是处关隘,却极其荒蛮,也没有像样的城池关隘。
从西汉开通丝绸之路开始,星星峡就是丝路上的要冲枢纽,但这里并没有形成繁华的城镇,即便是偶然形成了聚落,规模也非常小,而且持续时间不长。
具体来说,主要就是因为星星峡的自然条件实在太艰险恶劣了。
整个星星峡周围,没有可以饮用的水源,也没有一寸可以耕种的土地,夏天缺少降雨,冬季苦寒而且少雪,如此的地方,并不适合建设关隘。
因此,古代防守河西走廊,主要是守伊吾、瓜州等地,几乎无视星星峡这个地方。
名义上叫做“镇”,但实际上像个服务站
作为新疆的门户,星星峡一度也是进出新疆的陆路枢纽。
尤其是在1931年,兰新公路的星星峡至哈密段正式完工建成以后,星星峡的优势显现,来自于甘肃、陕西与新疆等地的商贩接踵而至,在当地开设饭馆客栈之类。
一时之间,星星峡热闹了起来,逐渐形成了一个比较小的村镇。
而到了1960年之后,随着兰新铁路的建成,商贩们的商机丧失,纷纷离去,星星峡没落了下去,变得荒无人烟。
九十年代的时候,因为312国道的扩建竣工,哈密与敦煌之间的长途班车开通,星星峡再次聚集了大量工矿企业,其枢纽地位日益凸显。
星星峡在1996年正式建制,建立了星星峡镇,其面积超过了2000平方公里,相当于三个新加坡大小,比韩国济州岛还要大。
按照当地的正式统计,星星峡常住人口超过两千人,不过几乎全都是外地人,他们在星星峡临时谋生而已,如同候鸟一般。
实际上,星星峡基本没有本地人,因为当地所有物资都要从外界运来,星星峡不仅没有可耕种的土地,就算好不容易开采的地下水,也因为含氟量与盐碱超标而无法饮用。
如今的星星峡,更主要的意义是为了出入新疆的来往车辆进行补给,宛若一个巨大的高速服务站一般,几乎所有陆路入疆的车辆,都要在此休整补给。
伴随着连霍高速的全线贯通,星星峡镇多年来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在2012年开始拥有了稳定的全面覆盖电源,集中供热与供排水系统也都相继完成建设。
现在,星星峡作为入疆的第一站,也成为了很多旅行者必到的打卡地,其物资成本也下降了很多,与哈密等地类似,这个东疆大门,再次兴盛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