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败的痛苦让人不愿意待在“原地”,而不得不努力前进。
可是,这种痛苦的情绪会很快就消失。生活又会恢复到原来的样子——以前怎么做,现在该怎么做。你的以前的学习习惯还会继续支配着你学习。
如果一个人性格比较急躁,静不下来学习的学生,复读一年,成绩可能会提高,但增幅也不会太大。
一个学生高三转到我们学校,我的同事也就是她姑姑,希望我给他补课。据她姑姑说,这个学生高一、高二有点叛逆,根本就没有学习。不过,他突然“浪子回头”——想学习了,就转到我们学校了。同事还说,她自己给孩子补习数学时,发现他很聪明,听过一遍之后,孩子就能举一反三,就是高一高二的知识点欠缺太多了。
我发现确实如此——他很有悟性。不过一个学生就是有点“急功近利”——总是在问如何能快速提高成绩!能感受到他的焦虑。
今年,他考上了二本。我同事说,要是给有更多的复习时间,以她侄子的悟性,可以考得更好。并问我,孩子还要不要再复读一年。
我并不完全赞同她的观点,因为孩子聪明不假,但是他太在意结果了。导致孩子永远在寻找“投机取巧”的法子,而没有办法享受学习的过程。再给他更多的多一点时间,只会徒增压力罢了。
没说反驳,我笑着说,你还是听听孩子意见吧。最后孩子的决定不复读。
为什么强调,再复读时要能享受学习过程呢?题主说不想让自己再次失败。那题主就需不要太在意结果——失败或高考有好成绩,而要学会享受学习的过程,如果能享受学习过程,成功的结果是水到渠成的事。
能否享受学习过程,有一个标准——解题时,能忘记时间的存在。解出来时,欢心鼓舞。解不出来时,会利用任何机会,使用任何方法去把它们弄懂!弄懂后又会激动万分。也就是说,学习本身就能给他带来积极的情感体验。
比如,名嘴张雪峰曾说过,高三才知道学习的好处——开始努力学习了。遇到不会的题目就是去问,什么时候搞懂才让老师走,哪怕是老师下班时间。
解决问题的急迫感让他“不择手段”,让他忽略了老师情绪中的无奈和不耐烦!并坚信老师就是为自己服务的,解不出来,谁都别想走。
写在最后,如何能做到这点呢,有一个好的开始,那就是遇到不会的题目,一定要让自己兴奋起来,告诉自己解决它,我就超过普通的同学了。如果一次模考没有考好,伤心过后,对待错题也要有同样的兴奋的态度。今天,有什么经验需要分享呢?
立即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