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人给尽心尽力的老板干活,老板还不喜欢?有些人阳奉阴违不干活,老板却特喜欢呢?
作者: 昆明财税服务平台
【职场再出发】为你深度解析:假设你有两个员工,一个员工耿直且工作勤奋,做事一丝不苟尽心尽力;一位员工虽然工作耍滑,但各种社会技巧却灵活的很,比如你想和某机构拉关系,他就有手段给你牵上线;你宴请客户,他会找合适的饭店,席间能哄客户开心,酒后还能做让你和客户双方满意的“各种安排”。你是老板,你喜欢谁?
乾隆天资聪慧,不可能不知道和珅是贪官,但他就是重用他,因为有些事情只有和珅能做;刘墉尽心尽力,踏实肯干,乾隆也会重用他,因为有些事情只有刘墉能做,两者他谁也离不开。概括来说,就是老板手里的“工作”是分两种的,一种是“机械式”的,一种是“灵活性”的,都需要相应的员工来做啊!
老板手里的 “机械式”工作,需要踏实肯干,尽心尽力的员工来完成每个老板手里都会有大量的“机械式”工作。所谓“机械式”工作就是按照流程、按照规章需要完成的日常性工作,也包括部分具有创新性的、但还是属于常规工作序列的工作。比如作为一个货运公司,收货发货运货等就属于“机械式”工作。
“机械式”工作由于几乎每天都要做,而且比较重要。一旦“机械式”工作停摆,整个公司的业务流程甚至现金流都会受到影响。因此,老板一般会选择那些“踏实肯干、兢兢业业”的员工来做此类工作。
做“机械式”工作不需要有较高的“灵活性”,甚至“灵活性”越高,越做不好“机械式”工作。这类工作格外需要那些“一根筋”“勤奋”“努力”的员工!
但同时,由于“机械式”工作通常都较为单一、重复;如果员工踏实肯干、勤奋努力基本上很快就能上手,因此老板会认为从事“机械式工作”的员工可替代性较高,因此对这类员工的真实重视程度往往不太高。
需要格外注意的是,“机械式”工作是指有既定工作流程的、按部就班的日常工作。大家千万不要误解为只有“操作工”之类才属于“机械式工作”。实际上,很多看起来“很有技术含量”的,但只要是“按流程的日常工作”,都属于此类。
老板手里的“灵活性”工作,需要情商较高、八面玲珑的员工去完成每个老板手里都会有较多的“灵活性”工作,这类工作你看起来可能都觉得不像个“工作”,但他却偏偏非常重要,一旦处理不好,就会有重大的灾难发生,或者重大的损失产生。因此,老板对此类“灵活性工作”都格外看重。
同样作为一个货运公司,收货发货运货这些就属于日常的“机械式工作”;而刺探竞争对手的信息、打点方方面面的关系、处理各种棘手货运投诉、低成本维护客户、了解员工情绪及心理等等,就属于“灵活性”工作。
这些工作老板都需要找一些情商较高、八面玲珑、观察敏锐的下属去完成。这些下属由于将精力放在这些非常“软性”的工作上面。在其他员工看起来,就会明显感觉到这些员工“不干活”,“阳奉阴违”“拍马屁”等等。
事实上,老板找一些既熟悉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又熟悉本企业沟通对象的实际情况,同时又符合老板自己的方式喜好的“灵活性”员工并不容易!甚至比寻找“机械式”员工要困难很多倍。
所以,职场人都会有突出的感觉,那就是如果一个员工虽然工作不那么勤奋努力,但“灵活性”很高,业务能力其实还不错的话,就很容易获得升职加薪。
如果一个老板这么认为,那是偶然现象;如果职场里大部分老板都这么认为,那背后一定存在某种逻辑。而这个逻辑就是:老板手里有一大堆“灵活性”工作需要有人做,而找一个合适的“灵活性”人才实在是太难了!
比如某公司新提拔一位经理,那些“兢兢业业,尽心尽力”的员工全没有份,被提拔的却是一位名不见经传的普通员工小何。更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小何提升为经理后,由于他业务能力差,老板又把业务能力极其出色的老张提拔为副经理,用来协助小何工作。
而这个小何,被提拔为经理后,很少处理部门的事物,三天两头不上班,迟到早退更是家常便饭,幸好有老张主持业务工作,整个部门倒也没出什么大事。
后来有消息灵敏人士传出消息,说大老板有个“干妈”是省城极有权势的某位领导的妈妈,这也是大老板竭尽全力需要维护的关系,可以这么说,大老板能有这个企业,一大半的原因都在于这个“干妈”;而大老板的“干妈”住在省城郊外,平时家里有些轻重事情都需要年轻人照顾,而有次老板带小何去“干妈”家里时,敏锐的发现这个小何不但极其会哄老人,而且心思细腻,很讨老人家喜欢,于是大老板就把隔三差五去“干妈”家帮帮忙、送点当季土特产之类让小何去做了。
我写这么长的 例子,就是为了说明,有些在“机械式”员工眼里根本算不得“工作”的工作,但在老板心里,会认为“极其重要”甚至“一等一的重要”。
两者各有各的好处,就像学生学习的是“文科”还是“理科”一样,本质上是很难笼统说谁强谁弱的。但在具体的企业里,老板却常常会有明显的偏好性,这是因为:
1、可替代性不同
如果一家企业里的“机械式”员工,市场上的替代性很强。也就是说这类员工离职,老板立即可以在市场上找到替代者,或者说即使市场上短期内没有替代者,但企业内部却有大量的此类人才储备。
那么老板倾向于对此类员工“不那么喜欢”,这类员工虽然累死累活干活,工作勤奋努力,甚至日日加班加点,但很难获得升职加薪。
相反,如果企业里格外需要这类员工,市场上的可替代性不多,也就是说老板招聘新人过来,要花费较大成本和较长时间培训才能上手。那么老板就会对现有的“机械式员工”格外重视,生怕他们离职。
2、工作内容侧重
也就是说老板目前最关心什么,如果老板目前最关心的是一些“灵活性”的事情,那么“灵活性”的员工就会格外受到青睐。因为在老板心里,“机械式”工作那一块已经驾轻就熟,甚至不需要格外操心了。
在企业发展的某个阶段,老板会格外需要“灵活性”,用于理顺企业与外界的关系,企业内部的各种关系,老板这时候需要“润滑剂”,需要“油”。
“灵活性”工作在企业格外注重“规章制度”“职业化”的时候,就会遭遇低峰期,因为这时候一切都是按照既定流程来的,“机械式”员工会获得提升。但在一些不太成熟的领域或部门,“灵活性”员工具有强大的能量!
总之,每个企业是不一样的,老板会根据这两类员工的可替代性强弱以及当前企业的工作内容侧重,来有意识的提升某类员工的重要性!所以,如果某类企业“机械式”工作可替代性强,而老板心里认为“灵活性”工作更重要,那么“尽心尽力”的员工一般不如“阳奉阴违不干活”但却有灵活性的员工更受老板喜欢。
题主可能从事的是“机械式”工作,我对你的建议是:首先明确一点,“机械式”员工很难转型成“灵活性”员工,如果硬要转型,难度很大!而且即使转型成功,在一家格外强调“规章制度”的公司,也会是灾难!
1、深入钻研,增强不可替代性
“机械式”员工最大的挑战,就是公司内部、以及市场上可替代者太多。因为“兢兢业业”“尽心尽力”严格来说不算是什么优点。因为老板又不仅仅看你的“态度”,老板看的是你的“业绩”。
所以,深入钻研本职工作,增强自己的不可替代性是重要的出路;也就是说,不要过分沉浸于勤奋的重复式工作,而要钻研自己的工作,使自己具备一些不一样的本领。
2、偶尔灵活,增强润滑沟通力
“机械式”员工很难转型成“灵活性”员工,但却可以做到“偶尔灵活”。而“偶有灵活”的前提就是先改变自己的态度和思维方式。你一定要想明白一件事情,只有这件事情想明白了,你才会有行动。
老板一般比你有钱,老板一般比你经历的多,老板一般行业经验也比你丰富,老板一般比你带团队更有经验,那么他为什么对这些“阳奉阴违”的人更喜欢?他傻吗?
总之,如果你是“灵活性”员工,我建议你还是多了解些业务,踏实一点;如果你是“机械式”员工,我建议你一定要增强自己的不可替代性,同时把自己变得偶有灵活,这才是出路。
最后,再举个例子:我们不说“拍马屁”这种高级的技巧了,就说最简单的,你和老板一起去吃饭,你真的可能连个菜都不会点,你不觉得可以从这儿改进吗?所以停止抱怨,好好花费30分钟时间,仔细研究下应该如何点菜,这就是你“偶有灵活”的开始!
文章来源:网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