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高铁取得如此大的成就,汽车却不行?
作者: 昆明财税服务平台
注意到此问题下面有近350个(其中不乏不错的)答复了,恰好在得到上读到《周航来信:破解芯片“卡脖子”之道》,就借用其中部分内容,来回应一下这个问题吧:
高科技领域中,高铁确实是一件从政府到人民群众都非常骄傲的事情,我们可以自信地向世界拿出名片。普通民众因为高铁,出行的质量和效率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对比欧洲、欧美、日本,都没有享受过中国高铁的这种待遇。那么,作为过去十年来工程应用领域最大的一个创新,高铁为什么可以成功呢?
高铁本质上是个工程范畴的事情,不是技术。铁道部能够很好地发挥自己项目管理和整合资源的能力,然后将全世界各种先进的技术产品自己拿过来自己集成实施,所以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让我们收获了全球高铁的霸主地位。
这其中的关键能力是什么?
第一,巨额资金。国家体制下可以不惜成本地投入,不用向企业那样,不算损益表的账,不算现金流量表的账,而是算整个社会效益的大账,但是西方国家不可能有这样的体制,也没办法做到这样;
第二,整合资源。修建一条高铁线路,一要占用非常多的土地,二要符合国家政策的环保,还要考虑不同地方政府建站的需求,可以说没有一个强大统一的大政府,不太可能做到。
前几年,我们曾经想要高铁走出去,为其他国家修建这个高铁,但是后来为什么不了了之?私有化土地的国家估计连征集土地都可能需要数十年的时间;
第三,强大的购买权。全世界关于高铁的设备、技术,90%的需求来自中国。如果不卖给中国,这些技术还能卖给谁呢?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这种量级的需求。
面对中国这样一个超级需求,简直是不可替代的诱惑。中国的铁道部对于全球的企业来讲都是唯一的超级客户,手握巨大的购买话语权。对西门子、阿尔斯通这样的技术和产品,购买的同时,自然把这些企业扶植了起来。 在中国,高铁是作为一个固定资产建设,本身不会对西方国家构成实质性的战略威胁,也就没有“禁令”一说。
所以,虽然我也很渴望有一天能自主造出芯片,但是理性地想,芯片和高铁还是有很大的不同。
高铁是工程思维,而且过去十年,中国和世界的关系整体还是比较融洽的,我们拥抱世界,世界也争相拥抱中国市场。芯片则需要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同时具备,这些关键技术和能力恐怕不是一国之力、拼命投入就可以解决的,它还需要一个全球创新的协作体系,这是最难的。
说回来,高铁、芯片和操作系统代表了创新的三种不同模式和不同的挑战:工程+资源;技术+资本;生态+信任,这种艰难的挑战是我们无法回避的……点到为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