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公账的资金转入私人账户怎么做账?

网友1回答:这个问答是关于公转私合规范围的范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人民银行现金支付规范、税法及会计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公转私的合规范围总结归纳为21条。超出范围的公转私,应当立即停止并纠正错误;涉及偷税、洗钱等违法行为,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具体账务处理和公转私合规范围有以下22条,涉及的内容比较多,本文主要介绍中小微企业实际工作中比较常见的、相对普遍的10条:

   一、差旅费

中小微企业实际工作针对差旅费,主要有出差前借款,之后冲抵借款;主要有出差人自行垫付差旅费,出差后保险二种方式。

1、出差前借支的会计处理

借:其他应收款—差旅费借支—刘范围

贷:银行存款(公转私)

2、出差后报销的会计处理

借: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差旅费

借:现金(多退)

贷:其他应收款—差旅费借支—刘范围

贷:银行存款现金(少补)

3、出差后直接报销

借: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差旅费

贷:银行存款现金

   二、工资奖金

工资奖金相对简单,本文主要讲解公转私的合规范围,仅仅将发放现金工资的会计表达式:

借:应付工资—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借:应付工资—应付职工薪酬—奖金

贷:银行存款

   三、劳务费

劳务费作为中小微企业日常比较常见的公转私项目,本文重点提示:税务部门对于公转私的劳务费,无论是造册还是自然人代开劳务发票发放,超过800元起征点的,均要求付款人履行代扣代缴的义务,没有代扣代缴的由义务扣缴人补齐个人所得税!对于已经代扣预缴个人所得税的自然人,根据自身收入和已预交的税金,选择年终汇算清缴多退少补!

借:销售费用

借:主营业务成本——劳务费

贷:其他应付款—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贷:银行存款

   四、自然人分红(投资本金和收益)

自然人取得公司分红,20%的个人所得税,记得代扣代缴!

借:应付股利

贷:其他应付款—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贷:银行存款

   五、房租费

财务人员重点关注转向附加扣除项目的新动向,对于涉税事项风险的把控。同时,增值税10万元/月免征条件。根据自然人房东代开的增值税普通发票,税款预缴等涉税风险由房东承担。

一次性支付一年的房租(季度付、半年付可参考)

借:预付账款--租金 120000

贷:银行存款等 120000

每月摊销时(120000/12)

借: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租金 10000

贷:预付账款--租金10000

月付的账务处理:


借: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租金 10000

贷:银行存款等 10000

同时,付款周期和会计核算期间一致没有跨年度的,根据新的会计准则建议一次性计入当期:

借: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租金 120000

贷:银行存款等 120000

   六、农副、矿产品采购价款

农副产品涉及免税事项相对复杂,本文暂不考虑涉税事项,仅将会计描述分解如下:

借:库存商品、原材料

贷:银行存款

   七、劳保福利

劳务福利,应严格区分个人消费与公司经营需要两种情况,现实工作中会计人员容易对相关概念理解出现偏差。

借:制造费用、管理费用……

贷:银行存款

   八、个人贷款转存

中小微企业现实工作中,由于流动资金不足,通过向商业银行借贷直接支付采购货款,极大的缓解了流动资金不足的实际困难。但是自然人通过公司经营主体,虚构经济业务关系,套取贷款,对于贷款人或是过账的公司,其中风险巨大,三思。

借入短期借款时:

借:银行存款

贷:短期借款通过银行

转账给收款人时:

借:应收账款

贷:银行存款

收到销货方的材料时冲销应收账款,并计提进项税额:

借:原材料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应收账款

   九、自然人借、还款

中小微企业在实际工作中,借款给自然人股东,或者向自然人股东借入流动资金均比较常见。须重点关注,长期不还款的自然人股东,税务机关强制认定为分红的涉税风险。

同一家会计主体,对于同一个自然人股东有借入,也有借出,中小微企业可以使用其他应收(付)款会计科目核算,简便更容易查询。

借入或者收回借款

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应付(收)款——自然人某股东名

归还或者借出

借:其他应付(收)款——自然人某股东名

贷:银行存款

   十、退还个人押金

经营主体收取从业人员任何押金均违法。对外与自然人又经济往来,根据合同约定,保障双方或者多方认真履行合同条款收取的押金,退还时的会计处理为:

借:其他应付款—押金

贷:银行存款

   十一、综述

除上述10条,合规公转私还有:权益转让损益、证券结算资金、期货保证金、纳税退还、居民拆迁补偿金、补贴、财务报销、转制企业职工安置资金、保险理赔、保费退还、贷款退还等。在大数据时代,超出公转私规范范围的,其中的风险巨大!


网友2回答:

题主大概的意思是,对公账户的资金怎么转入私人账户才是安全的,没有税务风险。毕竟,公转私是个敏感的话题。

转给个人,要看转给谁?他是什么身份,转款的用途是什么?

 转给员工

转给员工,有这么几个可能。比如员工预借的费用,通常都是先写申请单,审批以后,出纳直接从公户转到该员工的个人账户。这种情况一般先暂时记在往来账上,等到员工归还,或者直接从工资扣除时,进行账务处理。

 转给业务员

业务员出发有自己先垫款的,也有先申请费用,再回来交账的。账务处理跟转给员工类似,先挂往来,等到业务员办完事儿,一起核销。

 转给承包公司业务的个人

如果公司有零星的劳务支出,是可以找个人的。支付劳务费的时候,也是直接通过银行转账,如果费用不大,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直接计入费用,如果属于略大一些的建设项目,应该先挂到其他应收款,等我项目结束,对方开具发票以后,再一并冲销。

 转给股东或者法定代表人

如果对公账户的钱是转给股东或者法定代表人,一定要注意防范税务风险。现在大部分的公司类型是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以其出资额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所以,除了撤资,分红,公司薪金支付,还有当股东担任公司职务时的费用报销,不能随便将公司大额资金转给股东个人账户,第一,如果股东长期不还,有资产混同的风险,从而股东承担的有限责任变为无限责任,第二,股东占用公司资金,长期不还,即使公司没有利率,税局也会视同公司对股东进行了分红,从而追缴20%的个人所得税和滞纳金。

虽然股东享有公司的所有权,但公司本身是一个企业法人,有自己的法人财产权,在财产上是独立于股东之外的,当公司经营不善,面临倒闭,有些公司能够申请破产,享受法定豁免,仅仅以出资额承担有限责任,而有的公司的股东不惜巨大成本跑路,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倒闭形式,跟账务处理是有很大关系的。

所以,公转私,在账务处理上还是谨慎一点的好。


网友3回答:

“公转私”常常是个敏感的问题, 在某些情形下,会涉及到一些涉税的风险。但有些情形下是正常的交易,也是可以发生的。在涉及到“公转私”的情形中,其实需要考虑的重点不是怎么做账,而是相关交易的风险与成本。

像之前的康得新,通过联动账户的设置,实现了资金的转移。实质上这是一种表面的资金池业务,实质是大股东对资金的挪用,这就是风险巨大的行为。不管如何掩藏,如何做账,无法改变交易的实质。最后东窗事发,最后连为其审计的瑞华都被立案调查。所以,有潜藏巨大风险的公转私,是无法通过财务上的处理来掩盖的。但是,有些财务上的处理往往会暴露出相关的公转私风险。

image.png

   从做账中看公转私风险:

1. 其他应收款。

这是一个最典型的账户。去看私企的账,很多时候其他应收和其他应付会挂着两个巨大的金额。这个是怎么来的,有时候股东借了款,或者是挪用了一些资金,财务也没法平账,就挂在其他应收款中。那么长期挂账的应收款,其实就是一个税收风险点。清查一下,大部分可能时间都超过一年,应该按照分红交税了。而其他应付款,则有可能是不实的成本导致的资金倒挂。

2. 账外账。

通过设置账外账的方式,隐匿收入,将部分收入转至老板的个人卡。或者虚增成本,通过供应商将多余的资金回流到老板的私人卡中。这也是存在巨大风险的“公转私”行为。

首先,这样的账是很难做到“天衣无缝”的。产品成本结构,成本占比,毛利率,净利率等指标都会出现异常。更重要的是,很可能出现进销比无法匹配、进销项严重逻辑不符等问题,而很容易被税务监控到。

image.png

因此,实际当中要注意规避这样的公转私,而不是通过研究如何做账来掩盖。

   正常的公转私:

当然,也并非所有的公转私都有风险。如果是正常的,比如工资、奖金、劳务报酬、报销、备用金、借款或者支付某个小供应商的货款,都是允许的。但是做账时要注意“排雷”。比如,是否已经做了社保、所得税的代扣,是否符合了借款的利率规定,是否保留了相关的流水凭证作为依据,是否符合公司的政策等等。

排除了所有的风险以后,再进行综合成本的衡量,最后按照正常的流程入账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