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中的借和贷怎么才能更好的理解和区分?

没学会计之前,就知道“借钱”、“贷款”,刚学会计的时候,思维还没有转过来,老师就让我们死记硬背住一句话“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后来随着学习的深入,工作经验的积累,对“借”,“贷”代表的含义终于悟透了!

不过说出来不也不怕大家笑话,写会计分录的时候我从来没有使用过“Cr”、“Dr”这样的英文简写,到现在我也搞不懂到底哪个代表的是借,哪个是贷!

会计恒等式的借贷

会计虽然说的是记账,但是更多是一个反映历史的功能,不能直接创造价值!

不过有的时候,正是通过分析历史的规律,可以精准推导出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会计恒等式,学过会计的都知道,即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成本费用

转化一下,结果是:

资产+成本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借贷其实就是对应的上述公式的左右,资产、成本费用做在“借”方,负债、所有者权益及收入做在“贷”方。

有人说日常账务处理的时候,可以说每一个科目借贷方都会有发生额,不然会像滚需求一样,总是一个方向,会金额越来越大。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是资产负债表当中的项目,是时点概念,只问结果不问过程,而收入、成本费用是利润表当中的项目,是时期数据,整个做账的过程当中一定要规范,收入一定要在贷方,成本费用一定要是在借方,不管你是确认还是错误冲销,方向不能改变,只能用红字蓝字或+-来表示。

会计分录的借贷

会计采用的是复式记账法,简单的来说,不是只记录一个流水账,花了多少钱要知道都花到哪儿去了的意思,需要一一对应的关系。

这种关系我们可以选用“阴阳”、“正反”、“借贷”等等来体现,只不过“借贷”比较幸运,老早就被国际所认可。

有借必有贷,手上又可以衡量价值的资源,就必有资源的来源,是股东的,还是债权人的。

借贷必相等,资源的价值的货币衡量,不是天生的,是来源方提供时说多少就是多少。

说得有点空,我们来举个例子来解释一波。

用钱购买生产机器,交换的双方都是资产,一增一减,对应的记录在借贷方;

向银行借钱买生产机器,活动的主体就涉及了另一方,机器设备是资产,银行提供的借款就是负债,编制会计分录的时候,资产的增加我们用“借”表示,负债的增加我们用“贷”表示。

股东先公司追加投资买生产机器,活动的主体也涉及了另一方,机器设备是资产,追加投资的不是外人,所以是“所有者权益”,编制会计分录的时候,资产的增加我们用“借”表示,所有者权益的增加我们用“贷”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