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学毛笔书法如何做才能不走弯路?

“初学毛笔书法如何做才能不走弯路?”根据问题的描述,我认为初学书法必须先从楷书入手,要做到不走弯路,执笔和笔法只是其中一个方面,我认为针对于不走弯路这个切实需要,首先应该是拜明师,从楷书入手,其次是不要见异思迁,最后是刻苦临帖。

所以,总结归纳起来,我认为初学不走弯路的做法第一是拜名师,第二是不要见异思迁,第三是以古为师,刻苦临帖。

第一,拜明师

书法是一门学问,它的本质属性是文化,分为理论和技法两个层面,理论和技法都是可以通过自学而达到的。

但是,针对于初学者来说必须要有一个书法道路上的领路人,那就是老师。

不过在当下,拜师现象很普遍,但是老师的水平却参差不齐,甚至是值得怀疑的,好的书法老师能给你提供扎实的技法示范和理论说教,而不好的老师则会让你陷入无边的泥潭。

当下拜师,很多都是拜名气大的老师,这当然是一种效应,然而要搞清楚他为什么名气大,是凭借实力还是其他?是真正有名还是徒有其名?这些都是初学者拜师之前需要弄清楚的。

我们拜书法老师,要拜“明师”而不是“名师”,也就是说要选择明白的老师,而不要只是名气大的老师。

“闭眼投胎睁眼投师”这句话便说明了拜师的重要性。

在书法史上,便有许多拜明师的典范。

书圣王羲之拜拜卫夫人为师,卫夫人传授与他《笔阵图》,使王羲之明白学习书法就像布阵一般,方能领悟书中三昧。
[王羲之书法]

颜真卿早年学习徐浩书法,后来又跟随张旭学习书法,张旭对于楷则的领悟使颜真卿从中大受益处,对颜真卿的笔意变化也有很大影响,张旭还把《草书十二意》授予颜真卿,这两位书法家以其不同的方式再次显现了大唐帝国雄浑博大的气度。

从王羲之拜卫夫人,颜真卿拜张旭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初学者拜师的重要性,如果王羲之,颜真卿没有拜明白的老师,王羲之会成为千古书圣吗?还会有“与山无极”的颜体吗?

而对于书法明师的标准,著名书法家田蕴章老师则引用苏东坡的论断说:“好的书法老师要了然于心,了然于口,了然于手。”也就是说好的老师一定是胸有成竹的,一定是能娓娓道来的,一定是功力扎实的,三者缺一不可!
[田蕴章书法]

所以,初学者学习书法想要不走弯路第一步就是拜明白的老师。

第二,楷书入手,学从规矩

在问题的描述中,题主提到一些人不主张从楷书入手,而主张从行草书入手。

我觉得这就是学习书法最大的弯路。我历来主张楷行草是相互联系,相互关联的书体,如果楷书基础不牢,那么行草书则显得荒浮而不稳重,如果行草书不好,楷书则显的死板呆滞。这也就是苏轼所说的:“真书难于飘扬,草书难于严重。”然而学书必须从“严重”入手,学从规矩。

在这方面清代朱履贞在《学书捷要》里说得很明白:

学书未有不从规矩而入,亦未有不从规矩而出。所谓因筌得鱼,得鱼忘筌。

而楷书则无疑是学从规矩的典范了。

但是楷行草虽联系密切,但学习却有先后,尤其是对于初学者来说,应该先从楷书入手,才能避免不走弯路。



[欧颜柳赵楷书,法度严谨,从楷入手,学从规矩]

十多年前,报纸上报道了一个十多岁学习书法就开始学习草书,而且是狂草,双手执笔,龙飞凤舞,试问而今安在哉?

姜夔曾说:“真贵方,草贵圆。”试问,如果没有真书的方正,怎能产生草书的圆熟呢?

宋代大书法家苏东坡也论到学书的先后顺序:

“真生行,行生草,真如立,行如行,草如走,未有未能行立,而能走者也。”

这句话说得极为恰当,学习书法就像学习走路,必然是先能站立起来,然后才是走和跑,而学好了楷书,无疑就是站起来了。

所以说,初学者学习书法要想避免弯路,就不应该人云亦云,而是应该看看古人对于学书的经验,从中发现规律,才能知道自己该从哪里入手,而往往一上来就想龙飞凤舞,不从楷书的法则入手,那么无疑就会走弯路了。

第三,不要见异思迁

初学者学习书法,往往对于书法没有确切的概念,没有形成自己对于书法的审美观念,凭借自己的主观意识去学习书法。

而这种做法往往导致见异思迁,走了不少弯路,最后一事无成,当代著名书法家卢中南先生一生追寻欧阳询楷书,虽不断兼学,但总是以欧字为主心骨,所以在学习书法的时候最好确立一个主心骨,就好比一课大树,细枝末节可以起起落落,但是树干却屹立不倒,这样才能经得起考验和磨练。

同样是当代著名的书法家田英章先生,从小在父辈的指导下学习书法,虽临习过颜刘赵,但一经确立了以欧体为终身追求目标,便几十年如一日坚持,在今天才成为享誉书坛的楷书名家。
[田英章书法]

倘若在书法学习上,见异思迁,今天学颜体,明天又学赵体,这不仅浪费了时间,而且对整个书法学习生涯也是极为不利的。

赵孟頫说:

得古刻数行,专心临之,便可名世。

这说明学书要专一,贵精不贵多,倘若见异思迁,今换明改,那就不是走弯路的问题了,而是走错路的问题了。

第四,以古为师,刻苦临帖

以我个人的所见所感,初学者学习毛笔书法,不可学今人的书法,因为今人的书法也是从古人那里学来的,况且已经有了个人的习气成分,既然我们现在认为今人的书法还没有超越古人,那么我们就应该以古为师。

唐太宗李世民书法取法王羲之,并且对王羲之书法情有独钟,他在学习书法方面倡导:“取法乎上,仅得乎中,取法乎中,仅得乎次。”这说明学习书法取法越高,起点也就越高,倘以今人书法为尊,则是取法乎下了。
[唐太宗书法作品《温泉铭》]

清代书家秦祖就强调:

书不师古,如夜行无烛。

这说明学习书法以古为师是多么重要的事。

学习今人书法,即使学得再像也无益,就像画坛巨匠齐白石说的那样:“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除了以古为师之外,临帖也是初学者容易走弯路的关键环节。

初学者写字,往往不喜欢临帖或者忍受不了临帖之苦,往往习惯“信笔而书,聚墨成形。”这对于书法来说,是毫无意义的。

学书者,既知用笔之诀,尤须博观古帖,于结构布置,行间疏密,照应起伏,正变巧拙,无不默识于心,务使下笔之际,无一点一画,不自法帖中来,然后能成家数。 ——清冯武《书法正传》

这是清代书法理论家冯武的一段论述,他认为一笔一画都要从字帖中来,对于初学者来说无疑是一句良言。

世间没有无师自通的技艺,书法也是如此,书法是学出来的,不是练出来的,更不是创出来的,书法是需要临帖的。

孙过庭说:“盖有学而不能,未有不学而能者也。”

这也说明了临帖的必要性。

启功先生是当代书法大家,他的一生在临帖上可谓用功颇深,在他生病住院期间,他仍然在看柳公权的楷书,这说明启功先生写了一辈子的字,面对经典,他依然觉得还有可学之处,这说明临帖不是一两天的事,而是一个书法家终生的事,老一辈书法家经常说:“什么叫做会写字了?当你放下字帖就不会写了才算会写字了。”这句话虽然理解起来有难度,没有经历过的人不会懂得其中奥妙,但初学者应该把临帖放在第一位却是不争的事实。
[启功书法]

而在临帖中,初学者出于避免走弯路的想法,则应该沉下心来,认真临帖,在笔法,结构方面老老实实下一番功夫,如此才能学有所成。

所以,通过以上所说,总结起来初学者不走弯路的学习方法是:拜明师,从楷书入手,持之以恒不见异思迁,以古为法,坚持临帖。如果初学者做到了这几点,那么自然就不会走弯路而能走上书法学习的正路了。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欢迎留言评论,感谢关注!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
  • 发表于 2022-02-18 20:58
  • 阅读 ( )
  • 分类: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