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帖是要临的分毫不差还是要掌握用笔结体之道?

“临帖是要临得分毫不差还是要掌握用笔结体之道?”我认为:临帖和掌握用笔结体之道不应该分而论之,二者都是学习书法所必备的条件,首先要明确怎样临帖,其次就是用笔和结体之道了,因此,二者之间有承接和过渡的关系。

在分析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探讨一下什么是临帖,临帖的意义是什么?理清了这个概念有助于书法的高效学习。

何为临帖,临帖的意义何在?

何为临帖?简而言之,临帖是学习书法的一种方法,通俗地讲就是照着字帖上的字临写,因此又分为对临,意临,备临。

通常和临帖一起使用的是摹帖,所以我们常说临摹,其实临和摹是两回事。

宋代姜夔在《续书谱》里很好地说明了临和摹的含义以及各自的作用:

“初学书不得不摹,亦以节度其手,易于成就。临书易失古人位置,而多得古人笔意;摹书易得古人位置,而多失古人笔意。临书易进,摹书易忘,经意与不经意也。”

临帖的意义何在?可以说书法的全部要义就在于临帖,临帖是学习书法者放弃自我,继承你所临的字帖,初求形似,后求神似,从入帖与出帖当中丰富自己书法羽翼。进而最终形成自己的书法风格,这是习书者终身追求的目标。


〈姜夔《跋王献之保母帖》〉

题主说临帖是否要临得分毫不差?答案是肯定的,我们学习书法首先要经过选帖读帖的过程,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临帖。

著名书法家荆霄鹏老师说过:“学习书法的方法就是临摹,方法是斤斤计较。”这句话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说学习书法的方法就是临帖,二是说临帖的方法就是要做到精临。

练习书法贵在精而不在多,哪怕你一天当中只写好了一个字也要比一天乱写一百字效果好得多,因为临得少,是精准临习数量的累积,大脑记忆和肌肉骨骼记忆都非常强烈,所以日积月累自然而然能写好了。有着书法初学者经常问“每天要练习多长时间?”“每天要练多少字?”其实这些问题都是没有意义的。

老一辈书法家在练习或者教授书法的时候,要求是“合掌”或者“重影”,也就是要求临的字与字帖上的字要像两个手掌一样能合起来,要达到影子重合的地步。

孙过庭在他的著作《书谱》里谈到临帖,他的看法和要求是:

“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

说明历代书法家在临帖时方法都是精临,也就是要做到分毫不差,这虽然难以办到或者说根本没法办到,但是要求高了自然进步空间就更大了。

当代草书大家于右任在练小孩子练习书法的时候,每天只让小孩子写好一个字,很多书法门外汉不懂,认为每天只学一个字是浪费时间而且所学不懂,其实于右任的方法是得当的,你想想每天学好一个字,而且是完全掌握,一个月就是三十个字,三个月呢?一年呢?况且字与字之间是有共性的,“举一反三”是在熟练之后水到渠成的事,因此,看似每天只学了一个字,其实必那些每天盲目练习百字,千字的人进步要大得多。
〈草书大家于右任草书对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我们经常说“量变就能产生质变”,而启功先生则说得更加准确,他说:“书法练习是准确数量的积累。”因此,要想书法练习进步快,就要做到临帖时的分毫不差。

在确立了临帖的意义以及如何临帖之后,只是奠定了书法学习的基础,而进一步的提升则需要掌握用笔和结体之道。

掌握了用笔就掌握了笔法原理

用笔的方法总结起来就是笔法,笔法落实到具体表现就是笔画。每一个笔画都有自己独特的形态,也有自己独特的用笔方法。

汪法在《书法管见》中说:

“多写使熟而已,不能古也。多临所以仿其间架而位置而已,于神理不能得也,盖欲学书,先求笔笔中锋……不然虽熟而无骨。”

这些都是古人对于学习书法的方法和用笔方法的论述。可见掌握用笔之法是十分重要的。

用笔包含了很多内容和法则,因此称为笔法,例如中锋行笔是根本之笔法,除此之外,还有藏锋,露锋,方起圆收等等用笔之法,而这些丰富多彩使书法笔画表现力丰富的用笔方法又全在笔法的起笔,行笔,收笔之中来体现。
〈横画笔法示例〉

例如在这个欧楷横画的笔法示例中,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到一个笔画起行收的三个过程,起笔决定了整个笔画的形态,包括切笔,顿笔,调锋行笔等等,而行笔过程则丰富了笔画的变化,行笔力度的大小,快慢不同就会出现不同的笔画表现形式,并且还可以由此形成不同的书体风格,起笔是表现笔画的最后一步,收笔动作完成,笔画的整体形态也就跃然纸上了,收笔一般包括提按等动作。

所有笔画的丰富多彩的姿态都可以用起行收三个步骤来完成,却能形成不同的笔画态势,这说明掌握了用笔其实也就掌握了书法的笔法原理,为书法学习打开了一扇大门,敞开了一扇明窗。宋代大书法家黄庭坚也说:“凡学书,欲先学用笔。”

掌握了结体之道就掌握了书法的间架结构

结体就是构成字的结构原则,具体而言就是书法的间架结构,间架结构是整个书法的核心,笔画差了一点还无伤大雅,而结构要是一塌糊涂就不能算作字了,也就更谈不上书法了。
〈王羲之书法结构精妙严谨〉

王羲之说:“结构者,谋略也。”

古人在论到书法结构也说:

学有规矩,字有体法;不然则笔意不精,字亦失乎格度矣。一字之法,贵在结构:一笔之法妙在起止。结构之道,尤在乎笔法之精妙也。

这不仅说明结构的重要性,也说明了结构和笔法之间的相互联系。

排叠,避就,顶戴,穿插,向背,偏侧,相让,补空,覆盖,贴零,粘合,捷速,满不要虚,意连,覆冒……

这些都是欧阳询《三十六法》当中对于结构法则的精确提炼。


〈欧阳询楷书结构安排妥帖,字字生辉〉

从古代书家到现代书家,没有不在结构上狠下功夫的,因为结构相对于笔法来说难度更大一些,笔法的写法和表现形式比较单一,而结构不仅法则众多,而且在具体书写的时候还因字体搭配的不同而有所变化,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因此对于结体的掌握不仅需要多读结构论著,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加以把握和区别。

通过以上论述,我们就可以理出一条清晰的书法学习线路:首先明白临帖的意义所在和精临是临帖的最好注解,其次是对于用笔之道和结体之道的准确把握,当然了,书法所包含的内容绝不仅仅局限于此。

所以,书法从来都是一个复杂且丰富的整体,不能将书法中的内容分割开来,那样的话,每一部分都会失去生命力。如果要问“临帖是要临得分毫不差还是要掌握用笔结体之道?”我的最终回答是,这并不矛盾,临帖做到分毫不差是为掌握用笔结体之道打下坚实的基础,而是否掌握用笔和结体之道又是对是否精准临帖检验。

因此二者互为表里,相得益彰,都是为了学好书法而服务的。以上就是我的观点,感谢关注,欢迎留言评论!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
  • 发表于 2022-02-18 20:58
  • 阅读 ( )
  • 分类: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