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宋代书法四大家中,苏轼的书法并非最好,为何却居四大家之首?

提到宋代杰出人物,必然想到苏轼,因为他不仅是一位诗人,书法家还是散文家,更是在政治和军事方面有着卓越的才华和远见,应该说苏轼是中国历史上一位罕见的奇才。

就书法界而言,苏轼最为人熟知的恐怕还是他的书法家身份,他的《黄州寒食诗帖》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颇有赞誉亦夹毁谤,学习书法或了解书法的人都能了解一二。

[苏轼行书代表作品,“天下第三行书《黄州寒食诗帖》”]

在宋代有“宋四家”苏黄米蔡,若论书法的高妙和韵味乃至于对后世的影响,有人认为苏轼并非是最好的,但他为什么能位居宋四家之首呢?这其中必有缘故,我认为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苏轼书法中丰富的“法”

虽然苏轼一直强调自己的书法为“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的典范,而且苏轼似乎在各方面一直是“无法”的代表人物,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苏轼的书法以行草书见长,翻开他的书法,就知道他的书法造诣极深,从中可以领略到属于苏轼继承和开创的法。

其实苏轼的书法广泛吸取前人营养,苏轼书法得颜鲁公之丰雄,李邕的毫纵,杨凝式的任意,柳公权的清劲潇洒,又以“二王”的风姿妩媚为基础,兼融汉碑之宽厚,魏碑之刚健,再加上苏轼本身广博的才情和学识,综合各家之所长,全部化为自己书法的营养,为中国书法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苏轼行书《中山松醪赋》]

在宋四家中,其他三位的书法虽各具特色,但如苏轼这般杂糅丰富的却没有,宋四家中的黄庭坚则对苏轼推崇备注,黄庭坚曾是“苏门四学子”之一,早年与苏轼仅书信神往,深得苏轼书法的奥妙,他曾评价苏轼的书法道:

“东坡书随大小真行,皆有妩媚可喜处,今俗子真讥评东坡,彼盖用翰林侍书之绳墨尺度,是岂知法之意哉。”

这是黄庭坚在批评那些用陈旧的法度准则来评判苏轼书法的人,认为苏轼的书法在继承前人法度后已得天成,不是一般的凡夫俗子能看懂的。

同时,黄庭坚把苏轼书法推为当朝第一,并且评价到:“本朝善书,自当为第一。”

而对自己的书法极为自信的苏轼却说米芾是当朝第一,苏轼的这种说法一方面反映出了他的谦虚,另外一方面也可能是敷衍之词,因为他本就对米芾书法评价很随意。

总而言之,苏轼在书法的博涉多能,又能融为一体方面,确实是宋四家之首!

苏轼的书法创新精神

常有书论说,“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人尚态”,姑且不论这些论调是否符合实际或者是否被世人所接受,然而不可忽视的是,苏轼正是“宋人尚意”的代表人物。

苏轼曾云:

“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

苏轼表明了自己的书法追求是“师古而不泥古”,并不落入前人法度的窠臼之中。

观苏轼行书《新岁展庆帖》即可窥见端倪。

[苏轼行书《新岁展庆帖》]

东坡此帖,恰在出新寄妙,此帖乃东坡与陈季常书信,才气风流,纯以韵胜,践其所言,不困陈腐,不落窠臼,真遗世之佳品,集神妙之墨宝。

苏轼与黄庭坚虽并称为宋代尚意书风的代表人物,但黄庭坚乃后学,比之东坡犹谓未及。

宋代书法整体向文人书法迈进,一改唐代书法的规则法度,而向表达自我风格过渡,这大概也是宋代书法家少有真书,而多行草书的缘故,这其中的代表人物,自然首推苏轼。

苏轼为“诗书画三绝”典型人物

书法史上,能称得上“诗书画三绝”人物并不多见,元有赵孟頫,明有董其昌,清有郑板桥,当代有启功,这些人都堪称书法宗师级人物,而宋代也只有一个苏轼。

现代画家范曾先生曾说书法要“以诗为魂,以画为骨”,这是实际且独到的见解,而在苏轼身上则表现得淋漓尽致。

苏轼作为宋代尚意书风的代表人物,不仅在书法方面造诣颇深,在遣词作文方面又横跨豪放与婉约两派,这使得他的书法具有“端庄而流丽,刚健含婀娜”的内在气韵。

不仅文采风流足以流芳千古,苏轼在绘画上的理论主张和实践也引领和开启了宋代文人画的先河,苏轼的《枯木怪石图》的画风和造型似乎也印证着他在书法方面的主张,这样的理论相通虽被黄庭坚讥笑为“石压蛤蟆体”,但是苏轼画中的那种不拘一格,因势就形,宛若天成的姿态确能在他的书法中找到与之对应的痕迹。

[苏轼画作《枯木怪石图》]

苏轼虽是诗书之余作画,亦见其高妙,可见诗书画一体不为虚言。

诗与文与画三位一体,在苏轼这里,今人所谓的诗画为字外功的言论不攻自破,一个超然绝俗的书家,必然把文采和丹青化为书法的血肉和内在的气韵。

苏轼曾说:

“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为成书也。”

苏轼在自己书法的一笔一画中践行着自己的理念。

“作字之法,识浅、见狭、学不足三者,终不能尽妙。”

这又是苏轼在兼收并蓄中总结出的学书至理。

[黄庭坚评苏轼诗作和书法]

而苏轼的书法妙处得到了同时代人的肯定,不践古人的黄山谷评价苏轼的书法时说到:

“余谓东坡书,学问文章之气,郁郁芊芊,发于笔墨之间,此所以他人终莫能及尔。”

所以,苏轼的书法或许并不高在技法,而是苏轼独有的文人气质和学问才情以及他自身在江湖浮沉所感悟到的内心情境。

一言以蔽之,苏轼为宋代“诗书画三绝”之典型人物,书法之新,文章之妙,绘画之绝终是他人莫及之处,因此,苏轼宋四家首推苏轼第一。

绝妙书论

苏轼在文章方面存世颇多,书论也堪称绝妙。

在学书的顺序上,苏轼总结为:

“真生行,行生草,真如立,行如行,草如走;未有未能行立,而能走者也。”

这段论述一直被引用至今,是学好楷书,打好基本功的理论依据。

在书法的章法布局乃至气韵形质方面,苏轼强调“无意于佳乃佳”,这句话寓意深刻,看似无意,实则是强调“贵在天真,妙在自然”的天真烂漫,苏轼以文人独有的含蓄与委婉阐明了书法表达的真谛,其中奥妙也只有深谙书法之理的人才能感同身受。

在不同书体,字体表现形式的安排上,苏轼有独到的见解:

“凡世之所贵,必贵其难。真书难于飘扬,草书难于严重,大字难于结构而无间,小字难于宽绰而有余。”

在学书过程中,你大可无视苏轼的结论,但是毫无疑问你会碰到这些问题,当你在遇到这些顽疾而无法解脱之时,你会明白苏轼的绝妙书论并非空穴来风。

总体来说,苏轼能在北宋从唐人的法度中走出来,倡导尚意的书风,这本就是一个创举,所以苏轼的书法,书论从头至尾都体现出一个“新”字,综合各方面的造诣和影响,苏轼当之无愧是宋四家之首!

[苏轼行书《洞庭春色赋》]

值得一提的是,苏轼身在江湖,随梦沉浮的人生遭际又为世人看待和评价他的书法打开了另外一扇天窗。

公元1101年,苏轼遇赦,北归途中,卒于常州,终年六十又六,谥号文忠,弥留口占《自题金山画像》一首:

心似已灰之木,

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州。

感谢关注存希斋书法,欢迎留言评论!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
  • 发表于 2022-02-18 20:58
  • 阅读 ( )
  • 分类: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