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练欧楷还需注意哪些问题?

欧体是难度最大而又有大量人学习的书体之一,欧体为“正书第一”应该说是学习楷书的人都绕不过去的一种书体。

欧体,顾名思义就是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所创立的一种书体,欧阳询本人历经陈,隋和唐三朝,因此他的书法可以说是即几个朝代书法之大成,既有隋碑的秀雅,又有北碑的宽博,更有“二王”书风的潇洒清和,综合诸多因素,欧体成为书法史上的“万世法乘”也就不是没有道理的了,而欧阳询本人被《宣和书谱》赞誉为“翰墨之冠”也就在清理之中了!

学习欧体的人无一不是从它精妙的笔法和严谨的结构入手的,因此在这些方面又常常是检验一个学习者是否学习到位的标准。

如题主所说,你已经学过三年颜体,只是中途中断了一段时间,不管怎样,基础还在,而从你临摹的这一篇《九成宫》来看,书法功底还是有的,只不过依然还有很多问题尚待解决,这些问题也是你继续练习欧体应该注意的问题,把这些问题解决了,轻装上阵,你的欧体会练得更好的。

首先,从整体来看,你的这篇习作写得有些瘦弱,这与欧阳询的瘦硬相去甚远,唐代诗人杜甫曾说:“书贵瘦硬方通神”,欧阳询的书法恰恰是借助瘦硬才通神的,因此把欧体字写得瘦弱是你的第一个问题,就连欧阳询自己也曾说过:“又不可瘦,瘦当形枯”,也就是说欧体字虽然瘦硬挺拔,但是不能太瘦,太瘦显得纤弱软棉。那么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自然还是需要继续临帖,认真临帖,精准临帖,最好在临帖之前能够仔细读帖,读懂和读准每一个笔画的具体写法。

其次,从整体来看,你的这篇习作整个字显得有些平直了,这可能和你曾经写了三年的颜体有关,颜体的楷书特点之一就是平稳,但是欧体恰恰不是这个特点,欧体的特点就是“人不能到而我到之,人不敢放而我放之”,是险中求稳,越险越稳的一种书体,因此,你学习欧体自然要摒弃颜体的特征,因为你还不能将两者融会贯通,所以对于欧体应该亦步亦趋地学习和研究。

因此,你的欧体临写前两个问题是有些瘦弱和没有把握欧体的书风特征,应该说这是从整体来看的原因,继续练习下去自然要改变方法了,鉴于是整体出现的问题,所以我建议你在继续学习之前应该对欧体包括欧阳询本人作一番全面的了解,在书法学习方面,“知人论书”往往是最好的,只有对欧体有个总体的把握,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坚定继续学习下去的决心。

除了整体有一些问题之外,应该说局部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例如我圈出来的三个字“察”“土”与“出”字在细节上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并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首先对比看一下“察”字的宝盖,欧体原帖中的宝盖的点笔是明显靠左一点的,而虽然靠左但是视觉上两边却是平衡的,这是由我们的视觉误差导致的,而这这个宝盖头恰恰就是需要利用这种视觉误差来写,而你在临习的时候把竖点写得靠右了,这显然不符合法则了。

第二个“土”和“出”字的问题是一样的,我们看欧阳询原帖中的这两个字的竖画和底部的横都是实接的,而你的两个字的竖都是虚接的,这就给人一种笔画不结实的感觉,因此这是不可以的,需要在以后的临帖学习中重视起来。

我在前面说了,我们判断书法学习临摹得好不好,准不准,主要是看笔画和结构和原帖的差距有多大,或者有没有错误之处,很显然,在你的临作中也有一些常规的笔法错误。

例如我标注出来的“之”字的捺画,欧阳询的捺画写得非常精彩,像一把锐利的钢刀一样,流畅而又不失骨力,干净而且利索。你写的捺画可能还是受到颜体的影响,捺画出现了缺口,形成了雁尾捺,这显然不是欧体的风格。

一个“若”字和“石”字问题出在“口”字上,虽然欧阳询《九成宫》原帖上的字有些模糊,但是透过刀痕见笔痕,欧阳询在写“口”字的横折时候明显是有一个抬笔下压的动作,而你是直接转折把横折的截面写偏了,没有了欧体的严谨端庄之态!

这两个明显的笔法上的问题应该引起注意,因为这这些明显的笔法问题会直接导致所临的字变形,这样一来,形尚且差了很多,更不用说神态,而这样临帖始终是进不去更别说出来了。

其次是结构上的一些问题,在这里列举两个典型的例子。

我们看“為”字和“甘”字,结构上明显把握得不准确。

“為”字自然是上部收敛而下部放宽,但是你在横折钩这一笔没有把握好,横长折钩应该是短的,欧阳询写得非常俏皮,你把折钩部分写长了,也就导致整个字的结构松散了。

再看“甘”字,两个竖画原帖上是上部留得短而下部长一些,你写的则恰恰相反,两个竖画上长下短显得有些突兀不协调,在结构上也就不好看了。

所以,从这些问题来看,学习欧体的难度极大,因此有志于学习欧体就应该要有信心和决心,但前提是搞清楚问题出在哪儿,然后才能继续学好欧体。

从整体来看,是对欧阳询书体的风格特征把握不准,从局部来看,是一些笔法和结构问题没有解决,应该通过仔细读帖和临帖对比来解决,因此你在继续学习的过程中还应当注意以上所说的问题,只要发现问题正视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才能进步,这些问题也是经常容易犯的错误,因此不得不留心,当然了,你的临习也有很多优点,基本把握了欧体的形体,这应该是你继续学习的动力,最后祝你学有所成!

以上就是我的见解,一家之言,不当请大家指正,感谢关注存希斋书法,欢迎留言!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
  • 发表于 2022-02-18 20:58
  • 阅读 ( )
  • 分类: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