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它却是作为祭品而产生的,它的创造者竞是妇孺皆知的诸葛亮。
这个故事就是《三国演义》第九十一回“祭泸水汉相班师 伐中原武侯上表”故事发生在蜀汉建兴三年(公元225年)的秋天,诸葛亮七擒七纵收服了孟获,而且同西南少数民族建立良好关系。在班师回朝途中,行军到泸水时,忽然阴云密布,狂风怒吼,巨浪滔天。因此,军队无法渡河。诸葛亮虽然知识渊博,精通天文,对天气变化非常熟悉,但是面对这天气忽然间的恶变,也迷惑不解。于是他请教对这一带地理气候非常了解的孟获,孟获告诉他说由于多年以来这里一直打仗,战争不断,因此许多兵士都战死在这里,这些客死异乡的冤魂野鬼常常出来作怪。凡是想要在这里渡水,都必须祭供,否则风浪不止,无法渡过河去。祭供需要用七七四十九颗人头。但是,用人头做祭品,这代价也实在太大了。诸葛亮断然不能接受的,在几番苦思冥想后,想出一个用另一种物品替代人的绝妙方法。他命令士兵宰羊杀牛,把牛羊肉剁成肉酱,拌成肉馅儿,在外面包上面粉,做成人头模样,入笼蒸熟,这种祭品被称为“馒首”。 诸葛亮又叫人将这肉与面粉做的七七四十九个馒首运到泸水边,将其摆在供桌上,拜祭一番,然后将其丢入泸水中。果然灵验,祭后的泸水顿时云开雾散,风平浪静,大军顺利地渡了过去。此后,人们就经常用馒首做供品进行各种祭祀。馒首做了供品祭祀后可被食用,人们便从中得到启示,逐渐以馒首为食品。由于“首”“头”同义,后来又把“馒首”称作“馒头”。
所以一开始馒头是有馅的,而后来的南方馒头是没馅的,有馅的被称为包子,这种叫法和北方刚好相反。北方的馒头是带馅的,而包子是不带馅的。在南方在春节期间也会做馒头,做好了馒头,先放一个在灶台上,给灶王爷吃。还有就是在婚宴上送馒头,与平日吃的馒头不同的是,馒头中间会点上一点红,或者是印上图案、喜字、福字等。
文/GS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