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荒年代除了草还能吃什么?

在食物如此丰富的今天,很难想象和体会灾荒的感受,其实历史上我国是个多灾荒的国家,水、旱等自然灾害频发,老百姓吃不饱生活困难将直接导致社会政治和经济动荡。《淮南子·天文训》说:“三岁而一饥,六岁而一衰,十二岁而一康(荒也)。”

中国古代平民阶层的饮食水平其实一直不太好,基本处于果腹阶层(《中国古代庶民的饮食生活》),日常所食中除了五谷,各种杂粮是重要替代品。到了灾荒年代,估计是杂粮都很难吃的上。西汉成帝时,有记载种豆吃豆饭,主要是凶年饥荒食用,其实对身体是不利的。明代时中国历史上灾荒频繁的时期之一(276年中,灾害达到1011次,《中国救荒史》)。

这种情况下,“救灾”成为当时饮食的主要特点之一,好在当时美洲作物陆续传入中国,比如玉米、甘薯,它们的引种和推广在人们饮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新引入品种都有耐旱、耐瘠的特性,一般粮食作物很难生存的贫瘠土壤、深山苦寒地区均可种植,这样就让更多原先没有粮食种植的山区、偏僻地方也能长出能吃饱的作物,而且产量还高,玉米比大麦和高粱产量高5%~15%。除了直接食用,还可“酿酒磨粉,用均米麦,瓤煮以饲豕,秆干以供饮,无弃物。”(《植物名实图考》)

还有就是吃草了,自然界野生的各种植物,为了告诉老百姓什么能吃,在粮食紧缺的年代,专门有人走访调查,出现了很多“救荒”的书籍。最有代表性的朱橚《救荒本草》包含了四百一十四种可食草类,每种都配有精美的木刻插图。

另外,灾荒严重尤其是战争影响的,食人事件并不稀奇少见,但这明显超出食物范围,在这里先不写了。庆幸活在当代,虽说各种污染,食品安全问题困扰人们,总归还是有很多美食选择的。

文/GSN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
  • 发表于 2022-01-01 02:05
  • 阅读 ( )
  • 分类: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