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
我是一飞冲天2111,是一名从教多年的大学教师,我想针对题主所说的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2020年3月20号国务院发表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强调要加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根据各学段特点,在大中小学设劳动教育必修课程,中小学劳动教育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家庭要鼓励孩子掌握洗衣做饭等必要家务劳动技能,每年有针对地学会1至2项生活技能;要把劳动素养作为高一级学校录取参考依据。
多年前,关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这个培养目标早就提出来了,但一直没有具体落实。今年,国务院、教育部等国家机关对于教育中要加强劳动教育提出了更加明确的教学任务、目标和落实方案。下面,我想从劳动意识、劳动能力和劳动习惯等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
中国人是勤劳朴素的,热爱劳动的。随着现代化建设水平的提高,人工智能的不断进步,人的体力劳动越来越少了。是不是在人工智能普及以后,人的劳动就可以被机器所取代呢?一切事实证明,并非如此。现代化的发展,也离不开人的劳动。
灌输劳动意识。社会、学校和家庭要共同努力,加强对学生的劳动意识的灌输。- 按照《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的要求,应当在大中小各个学段开设劳动教育课,学校在课堂上一定要给学生正面灌输劳动的意识,帮助学生端正对待劳动的态度。
- 一个人愿不愿意劳动、爱不爱劳动、会不会劳动,关键在于要有强烈的劳动意识。所以,除了学校之外,社会和家庭都要从小做起,持续不断地给孩子进行劳动意识的灌输,要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确立劳动光荣、劳动崇高的劳动意识。只有确立了正确的劳动意识,才能真正锻炼劳动能力,养成劳动习惯。
锻炼劳动能力。家庭、学校和社会都要通过多种途径,从小锻炼学生的劳动能力。- 家庭要在孩子幼年时,让孩子承担利索能力的家务劳动,从自己吃饭,自己洗衣、做饭的普通家务入手。不同的年龄段,都要让他们承担与年龄相当的家务;
- 学校在开设劳动教育的理论课的同时,还要开展劳动教育的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的劳动实践,比如,卫生大扫除、勤工俭学等,既锻炼劳动能力,又培养了相应的劳动技能;
- 社会应该通过多种社会实践活动,比如,学雷锋活动,志愿服务活动,一方面通过这些活动提升个人道德修养,又锻炼了自我劳动能力。
养成劳动习惯。在形成正确的劳动光荣的劳动观的基础上,锻炼劳动能力,最终要形成劳动自觉的良好习惯。- 社会、学校和家庭都要从生活的不同侧面,激励学生逐步实现生活上的自立,养成劳动习惯,形成尊重劳动、崇尚劳动的良好社会风气、校园氛围、家庭教养;
- 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可以帮助青少年能够轻松应对自己的生活,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适应独立生活的求学之路和工作环境,从而可以减少青少年学生成长路上绊脚石。
总之,无论国内外的教育,现在都在努力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动手能力。我国教育也应如此。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应该由社会、学校和家庭,从管束劳动意识、锻炼劳动能力和养成劳动习惯等方面,综合培养和提高,才能让学生能在不同的阶段都受到良好的劳动教育的熏陶和训练。
- 我是一飞冲天2111,一生热爱教育,愿意跟好友聊聊教育,谈谈理想,如果您认同,敬请点评点赞和关注!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