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在我已经应邀其请客后,吃饭前一天问我确认明天参加吗,是什么意思?
作者: 昆明财税服务平台
从题主问题中能看出,题主很少参与或组织饭局社交活动!所以不太了解组织者的真实心态!
所以当面对组织者一再确认自己是否参加的言行时,心里就会不舒服,感觉对方是后悔邀请了自己!
可是纠结组局者言行或做事不足有什么用呢?人最终都希望被邀请!因为这样才能体现出自己被人需要和肯定的价值!但如果太期望从别人身上获得这种被肯定和尊重的感觉,内心就容易脆弱或敏感,对方在言行上稍有怠慢或忽视,你就会觉得对方势利眼!
因为平级之间聚餐的座次也会照价值大小排位。当然谁都希望自己被当做上宾对待!而不希望沦落到陪衬或背景角色!因为组织者邀请这种角色的人通常都不太考虑对方感受!
我想,当同事一再确认的言行,一定有某些细节触碰到了题主敏感脆弱的神经,才会让题主感到不舒服,从而质疑同事的邀请诚意吧!
按理说,如果同事只是邀请题主明天中午吃工作餐,那基本不会一再确认!因为明天有很多不确定性,所以,双方时间都允许就一起吃,没聚上,下回再约就是啦!双方的心态都较为随意,受邀之人自然也就不会过多在意对方言行!
但当组局者因为事业发展组局时,他就会为了获得更大利益而精心组局,一再确认每位受邀同事的行程安排和喜好等等,力求做到大家都满意,这样他才能如愿!
比如:小王想笼络部门其他同事共同推举自己做主管而设宴款待!那他一定会想尽办法请来所有对自己升职加薪有帮助价值的人,更希望在场各位都能拧成一股绳来帮助自己实现升职目的!
为了让笼络之人合力发挥作用,他肯定要权衡到场人员之间的共赢可能性!坚决不邀请有过节或利益纠葛大的人同时到场。如果一定要邀请,也要邀请对自己价值大的人!这应该是同事一再和题主确认是否参加的主要原因!
毕竟同事辛苦设局是想朝着成功努力的!那他肯定希望所有受邀人员能够通过自己的组局成为自己或彼此的增值人脉关系网络。坚决不希望因为自己的粗心,邀请一些来有过节的人脉关系,不仅激化了双方矛盾,自己也因为考虑不周而受到牵连,最后闹得不欢而散,耽误了正事那才叫自作自受呢?
【总结】当同事设局的目的越强烈,渴望得到的利益越大,他就会对受邀人员数量和名单慎之又慎!如果题主在洞悉同事利益诉求的前提下,评估自己有能力与他共赢,那你就不要太过计较同事的言行,理解一下就好了!
二、谁出钱设局,谁就会想要算计一笔性价比最高的‘社交成本账’!同事一再确认人数也应该是出于经济成本考虑!也就是所谓的‘社交成本账’!
我个人认为:社交成本账包括2个方面:
1、 时间和精力
千万不要以为请客吃饭只是谈笑风生、推杯换盏!这等于是把目标人群集中在封闭空间、在特定的时间和主题下,组织者和目标人群都可以高度集中精力努力寻找双方共赢合作目标,当利益联盟一旦‘联姻’,就会持续一段时间为组织者创造想要的价值!
组织者只需要在饭局筹备到完成期间高效批发时间和精力就能完成与目标人群共赢逐利的目标,是性价比非常高的社交成本投入!也是众多职场人选择投资‘饭局社交’的原因之一!
2、 金钱
如果组织者从寻找共赢合作伙伴的角度‘设局’,就能够很好的甄选符合自己要求的目标人群设局。当锁定特定人群后再针对他们的口味喜好等条件控制社交饭局投入成本,这样既能做到量体裁衣,在有余力的情况下还能兼顾‘盈亏平衡’,实现性价比较高的社交投资。
比如:题主和组局同事既是同龄人、在消费能力和忌口喜好方面也都差不多,那他就能很好控制成本选择题主能接受或喜欢的餐厅设宴!
但如果受邀同事中有人比题主更有价值,且口味和消费档次方面都与题主发生冲突时,那组局同事就要通过一再确认题主参加意愿来权衡利弊得失!
如果题主明确表示一定赴约,那他就要考虑以关键人物口味需求为主,暂时‘牺牲’一下题主喜好需求。当然如果能兼顾更好,实在兼顾不了也希望能理解吧!
但如果题主表示很犹豫或确认不去,那组局同事则省去平衡你们二人之间的麻烦,重点以兼顾关键目标需求为主就OK了。
总之,不管组局同事如何确认,都是期望自己设局款待的投入不要砸水漂、要能够长久发挥增值作用才是关键!
“职入龙门”最后总结一下:其实,经营同事关系应该从互动伊始就养成根据对方利益诉求目的,寻找双方共赢合作目标的习惯!这样在同事日常社交中,不管人家言行是想表达诚意邀请还是虚情假意,你都能够第一时间抓住对方核心诉求,趋利避害!而不是只会挑剔他们对自己言行恭敬或存心不在……这些对职场人社交能力成长都毫无意义!
大家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
----END----
文章来源:网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