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向职场大佬学习管理时间?
作者: 昆明财税服务平台
管理时间可以让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变得更加有效。题主的问题事关职场,我们就谈职场上的时间管理。
也许有些人觉得时间管理是线性的,其实不然。时间管理是一种多维度的结构性工具,它不是简单的时间排序,而是需要有多个方面的支撑,时间管理才会有效。
第一,管理时间的前提条件。
对于时间的管理,表面看上去是关于时间的,其实它的核心是预定的目标。时间本身并没有什么价值,只有把时间赋予事件后,时间才变得有意义。而事件本身也不是空虚来风,它由目标而生成。所以,时间管理的第一步是先要确定工作目标,工作目标被结构性分解成众多的子目标或任务,然后根据这些任务的轻重缓急,进行优先顺序的排列,最后把这些任务和事件安排在时间的轨道里。所以,管理时间的前提条件是先要有工作目标。
第二,事件和任务在时间安排上的优先选择。
确定了工作目标,生成了实现目标的众多工作任务和事件,接下来要按照这些任务和事件的轻重缓急在时间的轨道上进行安排。众所周知,在时间管理和目标管理上有一个“四象限”原则,即把任务和事件按照重要不紧急、不重要紧急、又重要又紧急、不重要不紧急的规则进行分类。然后要把重要紧急的先行安排,紧急的次之....以此类推。注意:尽量不要把时间切割成碎片对工作进行安排,有些工作需要大块的时间才能完成好。记住:没有完成当日安排的工作,就要利用业余时间来完成。这个时候不要把自己让上班状态还是下班状态所束缚,在预定的时间内完成工作是第一位的。这需要胸怀和眼界。
第三,时间管理的系统性。
刚才我们谈到了工作目标和对应的工作任务。但这些工作目标和对应的工作任务往往都是有一个团队来完成的。所以,时间管理不是一个个体的事情,而是整体团队、跨部门的事情。所以在进行时间的筹划和安排时,要与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相关的其他岗位、其他部门一起沟通,否则将来在执行时间计划时会发生很多的冲突。个体的时间管理是在整体组织下进行的。
第四,时间密度。
时间管理比较严谨的,是“分钟”来计算的,而某些特殊情况下,是以“秒”来计算的。时间密度的单位越小,时间管理越严谨,他们依次是:秒、分、时、半天、一天......据说王健林的时间密度是分,这已经很精确了,而比尔盖茨的时间密度是秒,让人震撼。怪不得他们忙有所得呢。
第五,调整。
没有人可以百分之百按照预先的时间安排很官僚地去执行。毕竟,不可预见的情况有很多。所以,自己的时间管理要随着事件的进展、任务的具体情况随时调整,以便让自己的时间更加符合目标和任务的完成效率。
第六,时间管理的工具。
时间管理往往要先落实在书面上,它可以根据自己工作的具体情况或繁或简。我们说的年度计划、季度计划、月度计划、周计划、日计划其实都是和时间关联的,他们都是时间管理的工具。在这些计划中,往往包含目标、子目标、任务、配合人、时间节点、截止日期、资源、检讨与改善等栏目。
第七,充分利用下属或同事。
在由目标生成的众多任务下,有些是必须自己亲自去做的,有些是极其重要的,需要自己亲自操刀,有些是可以安排给别人(比如下属和相关的同事)去做的。千万别把“猴子”都背在自己身上,让自己成了一个十足的“忙人”而其他人都是“闲人”,这样会让自己的时间管理效率大大降低。充分利用下属和同事来缓解自己的工作,尤其是一些简单、操作了的任务。
时间管理说起来简单,事实上在真正做的过程中,会有很多的不适和困难,许多人往往半途而废,继续随着自己的性子去完成工作,难以坚持。对于刚刚开始进行时间管理的人来说,一要慢慢适应,二是要坚持不懈,让时间管理真正能够有效支撑自己的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