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饮食风尚有哪些特点?

魏晋南北朝大约经历了一百五十多年的分裂割据,大量来自北方的少数民族入居中原,之后进一步与汉族杂居,所以这时期的饮食习俗呈现出多方面的民族融合特色。如当时流行起来的一种新的烹饪方法--“炮”。根据《说文解字》:“炮,毛炙肉也”。当时通常将猎物或家畜用干净的泥浆均匀包裹,然后放入火堆中焖考,大概类似于后来的叫花鸡。据刘熙《释名·释饮食》载,当时比较具有典型特色的饮食风尚是源自胡族地区的“羌煮貊炙”,“羌煮”是羌族人发明的一种特色饮食,其做法把肥嫩的鹿肉或羊肉用水煮熟,再切成小块蘸着花椒油或者葱汁(葱汁也是当时的特色,在此之前或之后葱多为切段调味,很少做成汁)等调味品食用,“貊炙”是貊族人发明的一种烤乳猪或烤全羊,其做法用慢火烤,一边烤,一边往上抹油或洒酒。

且当时由于胡汉融合,很多饮食风尚都融合了胡汉双方的特色,如串烤牛、羊、猪肝等,在烤制之前,厨师会先将这些肉类在豉汁中浸渍。但是由于北人的南进,汉族以农业食品为主的饮食风尚得以推广,吕思勉先生的《两晋南北朝史》就记载了当时胡人饮食中面食推广,茶酒等汉式饮品广受欢迎。据《齐民要术》记载当时大排筵席的饮食活动增加。且又有了“守丧不食盐”的特色丧葬饮食风尚。

所以在这一时期,饮食风尚处于一种融合变动之中。

Cola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
  • 发表于 2022-01-01 02:05
  • 阅读 ( )
  • 分类: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