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说明一下,我没有去过美国,以下所打的文字,几百年都是来自在美国生活的同学交流,以及平时看资讯脑子里的印象。
可能很多人看过这则小故事:
一位富翁腿骨折,医生用一根镙丝钉将他骨头接好了收1000美元。富翁很不高兴觉得收费高了,要求列出收费清单。医生于是写到:“1根镙丝钉:1美元,怎样正确的放进去:999美元!”不错,美国的物质文明确实非常的丰富,价格也是很便宜,尤其是科技类产品。
美国的常规商品确实不贵,很多人都有“让出国朋友帮带货”的经历吧,便是一例。
但是,但凡涉及到“人力参与的”部分,如服务、技术、知识(版权)等,都是非常贵的,而这些“价格高”的项目中,尤以医疗与普通大众关联度最高。
律师什么的,收费也顶级高,但日常普通民众涉及并不多,但“看医生”,却是每个人都免不了的,尤其是乍到美国,相关的保险还没怎么参与的前提下,生病,是普通人最头疼的事(是外国人小病喜欢抗的原因么?)
现在的美国人没有多少储蓄的概念美国的绝大多数社会工资,实行的是“时薪制”,就业机会多,找工作容易,加之高流动性的社会财富模式,使得社会群体整体呈现的都是“自由、快乐”为主的价值观,旅游,几乎是美国全民必不可少的一项。
因此,我们也就看到太多的“辛辛苦苦工作几个月,为某个心目中向往的旅游攒钱”这类美国人的计划。
简单、直接!
另一个老掉牙故事则充分揭露了这种“快乐消费之上”的美国人价值观(与中国的不同)
美元去哪儿了简单的思考模式下,“不断超发不断宽松的做法”弄出来的美元到底去哪儿呢?为何美国“不断的印钱却一直缺钱?”
这确实是个庞大而复杂的问题。
虚涨的经济泡沫吞入太多的资本。这种资产价格的泡沫对社会财富的吞噬量,是惊人的,包含股市在内的一切社会价格体系,在其“膨胀”的过程种,都会消耗掉大量的社会资金。
超额的债务使得美国政府不断扩表。货币的发行也好,QE的实施也好,终极做法都是“以扩大负债的形势向社会撒钱”,那么在撒的同时,美国的整体“收支表”也扩大了。
而对于社会来说,只要就业率不提高、薪资标准不提高,撒出去的钱就很难让普通百姓“受益”。
大量社会生产与宏观规模运转的不协调,导致这种类型的撒钱只能缓解宏观层面一时的困境,对于“将经济活动扭向自我平衡”的作用体现的非常少,因此,钱撒出去就没了(循环流通于大众身上的看不到哇)。
综上所述,美国人生活的大环境种流行的“财富理念”,决定了他们的大多数不是个存钱的人,有钱即花加上提前消费的“普美”价值观也给我一种“看不到普通人有钱”的感觉,这样还有一种潜在能量就是“更加激化了财富二八定律”的偏向性。
有财富意识的人积累越来越多,而大多数普通人则是:越花越爽!或者,越花越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