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我们欣赏不了的艺术品,为什么都能卖到天价?

当正常的美与正常的不美都很容易被普通人发现的时候,艺术创作,便有一部分人升华到了另一个层面:看着啥都像,看上去啥都不是。

艺术自身,也是一部文化探索的进化史。

早期的艺术只是单纯对一种实景的记录,在照相机还没有出现以及还不是很普及的时期,人们对于画画艺术的终极追求目标在于:要努力画得像。

在那些数千年的漫长事件里,人们看到画家将眼睛所见的景物、历史传说人物、宗教信仰中的典故画成画之后,便视为珍品般的杰作。

所以,那个时期,有一定身份地位、经济实力的人,除了收藏字画之外,“找人画像”也是一种难得的、昂贵的、重大事件才会使用的一种“留存纪念方式”。

慈禧太后的画像↑

影像技术的成熟催生着艺术的另类升华

后来随着影像技术的普及。一些实景类的画便慢慢受到挤压,尤其是肖像一类的,画的再好,对于大量非艺术表现纪念意义的需求,有相机来得简捷高效吗?

于是,很多画风便开始转变:

有一个叫做莫奈的法国画家,差不多就是与相机发明同时代的人吧,出现了。

相机技术再发达,你能拍出这样的画面吗?

于是,引领了一波艺术的“变形”,由像开始走向“不太像”。后来,业内依法不可收拾,成为了现在大家称之为“印象派”的群体绘画艺术类别。

与之类似“不闲着”的人,还真不少,比如得多的康定斯基,抽象,也是一门艺术,这些奇奇怪怪的图形,一玩就是一辈子。

有人玩图案,就会有人玩线条,

就是这个美国的汤伯利,6行线条卖7053万美元,你说,艺术这个事,还有什么不可以发生的。

自然,色彩在绘画艺术中,是从来都不会寂寞的。

比如下面这块“看着很暖的板子:

甚至抱团开办了国际展览

但凡这些,都是已经被”资金认可了价值的艺术表现“。

“读书人的事,能叫偷吗?”

“文化人的事,能不叫艺术吗?”

于是乎,一旦被金钱认可了的事,自身便就是道理。

经济本身就是一种规律创造与发现,而不是理科生擅长的证明,更何况,这还是艺术!

而且最关键的是,你普通人还真画不来,

拿一句别人常说的话就是:不信,你看眼睛!

到了这个程度之后,

艺术便开始了自由腾飞的程度,

但凡大众的脑子能够想不到的,都是他们的追求:

比如上图这样的,你能想到吗?


艺术的空间是无限概念

总体来说,艺术的空间是个无限概念,当大多数人都能品鉴得出的品位不再吸引人的时候,想象力,便成为一个“价值巨大”的可挖掘宝地。

物依稀为贵的规律不仅存在于实物领域,思维想象的空间,同样带有这种“稀罕”的品质。

于是,这些在大多普通人认为看不懂的方向上,便不断会爆出“价值体现”!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
  • 发表于 2022-02-18 20:58
  • 阅读 ( )
  • 分类: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