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宣纸上写毛笔字时,怎样才能不洇墨呢?有哪些技巧呢?

“水墨相济”是个经验活。宣纸上写毛笔字让他不洇墨,办法有不少,但归根到底的原理都在于“如何控制”。

掌握了原理之后,如何灵活机动控制和运用技巧,便手到擒来了。

宣纸洇墨的原理其实有2个关键特点,一是生宣纸张遇墨之后,墨迹会扩散,二是墨液遇生宣纸的扩散性随浓度而降低。

大技巧一、控制生宣纸的“生熟度”从而达到不洇墨的效果

宣纸的生熟度控制也有2个方向,

  • 一是宣纸纸张的选择。

大部分出厂的宣纸,以纯粹的生宣为主,墨迹在这种生宣上面的扩散性是最强的,因此,如果需要“不洇墨”的写字需求时,可以选择不同程度“生熟度”的加工纸或其他纸张。

宣纸的产业领域除了制造商之外还有大量的“加工厂”,这些加工厂所做的主要业务便是针对更为“细化需求”的创作领域提供专项的宣纸。

因此,有“三分熟、半熟、7分熟、全熟”各个级别的宣纸可供选择,不同”生熟度“的宣纸遇到墨迹的扩散程度都有不同,直至”全熟“的熟宣,墨迹(和水)滴上去之后会呈堆积状,而不会出现任何扩散。

  • 二是对宣纸及其使用环境的湿度控制。

墨迹在纸张中的扩散,物理原理的本质之处与水分的多少也有很大关系。

因此,控制纸张中潮湿度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达到控制墨迹扩散的目的。这种宣纸的特性,如果同时有南方潮湿季节和北方干燥季节创作经验的人,体会会更加直接。

比如有些偏爱生宣效果的人在创作隶书等风格者,在安徽买纸的时候,用了感觉很好,回到北方家中之后,同样笔墨条件下,墨迹的扩散程度却降低了很多。

这便是纸张资深干湿度影响造成的。

因此,给宣纸保管的环境“除湿”,降低纸张的湿度,也式降低洇墨的有效方法之一。

大技巧二、选择合适的墨液及控制墨液的浓度

墨液,不管式购买的商品墨汁还是用墨锭磨出来的墨液,都是一种”胶、水、炭粒、工业炭黑“等物质组成的浑浊液,其中水的含量比例以及胶的种类、特性、比例是决定”墨液影响扩散性“的关键因素。

胶的方面,已经随着墨的选择而固定了难以改变,通过控制水在墨液中的“参与程度”,也是控制墨液扩散性的重要方式。

这种控制,是一种依靠使用者经验掌握的综合技能。实现的途径有:

① 尽量使用合适浓度的墨液。

经验表明,越浓的墨液扩散性越小,因此,将墨磨浓一点会令“洇墨”的程度减小。

② 控制毛笔笔毫的水墨搭配

毛笔的笔毫如何蘸墨,也是一种创作技能。比如根部蘸水笔尖蘸墨、一侧笔毫蘸水另一侧蘸墨、大部分笔毫蘸水笔尖一点一点蘸墨……等等。

这些都是密切关联着创作效果及洇墨程度的。

大技巧三、 其他相关注意事项
  • 墨的胶性与比例对于洇墨是一把“双刃剑”。

前面提到了墨的胶性,实际上恐怕不少人知道“墨锭磨出来的墨要比直接购买的墨液好用”这种现象。

其中关键的原因在于胶性不同!

墨汁的胶重(浓度大、粘连性强),这种胶重的墨对于创作的影响是,毛笔在宣纸上拖动时滞性更强“,一个形象的比喻就像:胶重的墨与胶轻的墨,相当于在粗糙的水泥地与平滑的地砖上拖动一只箱子所需要的力气,胶重的墨会产生一种“拖不动笔”的感觉。

因此,过分的提高墨液浓度来达到”不洇墨“的效果时不可取的。

正如开篇所述,“笔墨相济”才是王道!


  • 生宣的极致墨色效果超过熟宣

不知道有没有看了上述回答之后,会不会产生这样的疑问:

既然要控制洇墨的话,为什么不直接使用熟宣甚至其他一点不洇墨的文化复印纸呢?这多方便。

诚然,书法是一种线条为主的艺术,一旦纸张有洇墨,大多数时候是会破坏创作者的“线条艺术”精确度的。

然而,水墨表现力同样是参与鉴定书画作品的重要标准之一。如果单纯的只考虑“将线条精准地表现出来”,那么就难以达到顶级艺术品“神韵、笔墨神采”的标准了。

而经验表明:生宣纸因其“将墨粒渗透到纸张内层”的原因,会令作品的墨色呈现“墨润万变、墨分五色”的神奇效果,如墨只是浮于纸张表面的话,这种“神韵”是难以呈现或者难度极大的。

站在艺术无止境的极致要求来说,生宣纸的墨色表现力明显会有更高的潜力超过熟宣!

也就是说,同样创作水平与条件下,生宣纸能够创作的“顶级效果”要超过熟宣纸。


书画艺术中的水墨效果,是中国画的重要特色之一,其独特的黑白艺术表现力能够创作出丰富多彩的极致水准的书画作品。

墨色的黑与宣纸的白,绝不仅仅是单纯的二种层次呈现。智慧的创作者们在数千年的经验积累中,摸索并创造了丰富的表现层次,让水墨艺术的发展不断散发出新的魅力。

这是一种综合的智慧与水平体现。包含书法在内的人们,每一次的摸索与尝试,都是进步!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
  • 发表于 2022-02-18 20:58
  • 阅读 ( )
  • 分类: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