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宣,熟宣,半生半熟宣纸,这些名字,顾名思义,生,意思就是指“生产出来之后未经过处理的”,那么对应的“熟”字,意思便是“经过了一些处理”。生与熟,在这层概念上的含义与其他收藏品的表述类似,如出土物件用的名词“生坑”、“熟坑”;盆景名词“生桩”、“熟桩”,生与熟,表达的都是接近“有没有经过处理”的意思。
宣纸的品种有很多,大家按照“生熟度”来进行划分种类的时候,主要是针对“遇水墨扩散程度”这个特点的。
我们都知道宣纸一个很大的亮点是生宣遇到水墨会在一定程度上墨迹扩散开来,但有些创作的特点,又要求墨迹不能扩散或过度扩散,于是便有了半熟宣、熟宣这些“处理”过后的品种出现。其中生宣遇水墨的扩散性能最强,熟宣基本不扩散,而不同生熟度的“半生熟宣”则介乎二者之间。
不同生数度宣纸的特点这里既然是针对不同熟度的宣纸说特点,那么理所当然主要指的便是其水墨的扩散性了,而不是指宣纸的全部特性,后续文字全部以此为范围而述,并非是说宣纸除了这种特点便没有其它特点了,特此说明。
① 生宣
生宣纸之所以墨迹上去后会扩散,主要是因为宣纸的制造过程中,纸浆中的原料没有加入胶性物质,其内部结构只是细小的植物纤维随机搭积形成,故纸张内层是有纤维内部的空隙以及相互之间空隙的,当遇到水夹带更细的墨粒之后,便会在液体的张力及重力作用下“到处流动”。
即便是低廉的机器宣纸,只要不加入胶类物质,水墨便可以在纸张内部通行。
这种特性,在书画创作时我们人眼看到的,便是“生宣遇到水墨之后墨迹会扩散”的现象。
经验表明:墨迹在生宣中的扩散程度与纸张的原料配方、纸张的干湿度、使用墨的胶性轻重、使用墨的质量、笔毫含水的程度,都有着直接关系的。
一般来说,使用生宣创作的作品,因墨迹(墨粒)会渗入纸张内部,故可以获得更多的墨韵层次以及特殊的过度效果。
② 熟宣
有些创作,必须要屏蔽掉宣纸的洇墨效果,比如工笔画以及慢笔书法、小楷书法等,都有更为精细的线条,要求墨迹不宜扩散,否则会令作品涨成墨猪。
于是,针对这种要求的熟宣便应运而生了。
遇到墨液几乎完全不会被吸收、也不会在纸面上扩散的宣纸,便是熟宣。
既然生宣纸洇墨的原因是内部结构有空隙,那么,堵上这些空隙不就不会洇墨了么?
人们于是便想到了利用“在纸张表面印刷化学涂层、将生宣浸泡于胶性溶液后晾干”等办法,来实现加工熟宣。
胶性溶液使用得最多的是胶矾溶液,其次有豆腐汁、白芨液或厂家自行研制的药剂,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配出的溶液一定要具有黏性或者胶性的特征,这样干燥之后,才会堵上纸内空隙。
我们市面上看到的矾宣、豆腐宣等熟宣,便就是这样浸泡后晾干制造出来的。而泥金、泥银等涂层类熟宣,则是采用丝网印刷的方法,将纸张的完整铺上一层化学粉剂,从而实现熟宣的效果。
熟宣有个不好的特点是容易”漏矾“。
从加工的原理我们可以想象,当这种使用胶性物质堵住纸内空隙的宣纸存放过久之后,自然的化学反应以及空气氧化等因素,极有可能令“原来成片无缝隙的胶质部分断裂、收缩、破损”现象出现,那么本应该堵住的宣纸内部缝隙“局部破了”,这个时候如再进行书画创作,便会出现“墨迹会局部意外扩散”的现象,大家称这种现象叫“漏矾”。
正因为熟宣有这种特点,所以一般用户很少一次性大量购买熟宣,尤其是矾宣和豆腐宣。
经验表明,此类加工纸张保存以3年以内为佳,平时不使用的,最好密封起来保管。
③ 半生半熟
半数半数宣纸的特点表现在洇墨上,主要是:既非完全不洇,又不像生宣那么严重。
当半生熟的纸张遇到墨液时,墨液的扩散程度(速度)介于生宣于熟宣之间。且不同的加工原料会制造出诸如“三分熟、五分熟、7分熟”等不同程度的半生熟品种,此类纸张一般在出售时都会有标注或者商家会告知。
半生熟宣纸加工制作方法与熟宣类似,区别是使用不同浓度的浸泡液,只要控制好浸泡胶性溶液的浓度便可控制住纸内空隙的封堵程度,因此,“控制并使用不同程度的纸内缝隙封堵”便可加工出不同“生熟度”的加工宣纸。
半生熟宣纸也有“时间久了会变异”的特征,因此一般也不要一次购入太多。
初学书法用哪种宣纸好?一般初学者都是小心翼翼的,行笔速度较慢,且笔毫的控墨会比较生疏,从大多数人的偏好来说,还是选择半熟宣纸或者熟宣为上。
否则的话,一上来就选择要求高的生宣,写10个字有8个字最终变成一个大墨团,那对初学者的信心打击是残忍的很大的额外的……
身边有面对面的书法老师最好,可以少走不少弯路;
如果身边没有可以面对面指导的老师,那么有如下建议供参考(当然也可不听我的):
书法是一个可以伴随一个人一辈子的事,在兴趣的推动下,那绝对是“越努力越精彩”。初学者也好,个中老手也好,每当有得意之作出现的时候,那种喜悦与自豪的感觉,简直就如同“老子就是圣人”般的愉悦,而这种愉悦感又会发过来激发你继续努力朝着下一次的“更高一层”奋进!
这,也是参与者的精神享受!
看见没,采用开水煮石头锤“砑石砑光”的方法,来减小纸张的墨迹扩散程度。
物理原理上,我想应该就相当于烫一遍再将纤维内部管道压扁、空隙压紧了的办法吧。
详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