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书如何表现“笔力”更有感觉?

“楷书如何表现笔力更有感觉?”笔力其实是体现字形美观的最重要的因素,书法的美感绝大部分是笔力所体现出来的美,也就是书法的力度美。尤其是楷书,笔画更是占据着主要的位置,因此笔力也就尤为重要了,那么如何具体表现“笔力”才更有感觉呢?我认为第一要坚持中锋用笔,第二要把笔力始终贯穿于笔画的起行收当中,第三,要注重调节笔画的粗细变化和形态。


在谈如何具体表现“笔力”更有感觉这个问题之前,我们有必要先来谈谈“笔力”是一个什么概念。

何为笔力?

笔力通俗地讲其实就是指的笔画本身和它表现出来的力度,从这个层面出发,书法全部的美都来自于力度美。

“写字全仗笔力,笔力的有无,断定字的好坏,而笔力的有无,一写下去立刻就可以看出来。”

这是梁启超在《书法指导》中论述笔力的一段话,梁启超认为字的好坏全在于笔力的有无,可见笔力的重要性了。

【梁启超书法“笔力”不俗】

书法史上“入木三分”的故事也是形容王羲之书法的笔力遒劲,这说明笔力一直都是古代书法家极其重视的。

下面这两行字,内容相同,字的结构相差无几,但是由于笔法力度的悬殊,两行字的水平便相差千里了。

【“笔力”悬殊的比较】

所以,我们学习书法必须重视笔力,至于楷书如何表现“笔力”更有感觉呢?我觉得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坚持中锋用笔

关于中锋用笔,其实就是颜真卿所说的“屋漏痕”以及古代书法家所说的“锥画沙”“印印泥”,概括起来,就是让毛笔的笔尖在笔画的中间行进,这样写出来的笔画自然力度遒劲,力透纸背!



【中锋用笔和偏锋用笔的比较】

说到中锋用笔自然就想到了偏锋用笔,我们可以很直观地看到中锋用笔笔尖在笔画中的行进是不偏不倚的,所以整个笔画显得立体饱满圆润,而偏锋用笔(侧锋用笔)则不同,笔尖靠在一边,这样写出来的笔画一面是光滑的,而另外一边则显得比较粗糙。使用偏锋用笔写出来的笔画自然显得干枯,干瘪,其力度自然无法与中锋相比,笔画的笔力也就无从体现了。

我们在写字的时候,固然不能只使用中锋而弃偏锋不用,但是中锋行笔依然是大法,著名书法家沈尹默就说:“中锋行笔是根本的大法”。所以要想把“笔力”表现得更加有感觉,第一就要坚持中锋用笔。

第二,把笔力贯穿于笔画的起行收过程中

每一个笔画都要经过起行收三个过程,毫无疑问,笔力的产生自然也是在起行收当中,因为在起行收当中我们就可以使用笔法来使得笔力得更充分地体现。尤其是楷书,因为要求笔画要做到笔笔到位,行笔速度又比较慢,所以特别要重视笔力在起行收过程中的体现。

【笔力蕴含在笔画的起行收当中】

以这个欧体的横画为例,起行收都很明显,起笔使用切笔切出笔画的方头,然后使用中锋行笔,在行笔过程则根据书体风格和自己对于书法的理解来加重笔力或者减轻笔力,使笔画呈现粗细变化,然后进入了收笔阶段,笔力加重,为收笔做准备,这样就形成了欧楷特有的笔画:两头粗,中间细,中间略微有抗肩角度,使得笔画在字中更加劲挺,笔力的表现也更加有感觉!

【颜真卿楷书笔力雄强】

不独如此,颜真卿笔画的那种雄强有力,褚遂良笔画的那种粗细对比,柳公权笔画的那种刚劲挺拔,无不把“笔力”彰显地更加有感觉,而这种有感觉的笔力无一例外都来自于笔画的起行收过程,并且在书写笔画的时候,笔力始终都是贯穿到底的,这样一来,笔力的表现又怎会没有感觉呢?这也是古代书法家的高明之处。

王羲之在《题卫夫人〈笔阵图〉后》中说到笔力:

“屈曲真草,皆尽一身之力而送之。”

可想而知,如果我们能在笔画的起行收过程中“尽一身之力而送之”,那么何愁笔力表现没有感觉呢?

因此,要想把笔力表现得更加有感觉,就不能忽视了笔画起行收这个过程,要时刻注意把笔力贯穿于起行收三个过程当中。

第三,要注重调节笔画的粗细和形态

在这里,我们分为两点来说。

调节笔画粗细:我们观古人的书法,无一不是笔力充沛,前面我们说了书法的第一美感就是笔力,所以力度美是古代书法家作品之所以能流传千年而不衰的原因。

古人书法的笔画表现绝不是笔笔都粗,也绝不是笔笔都细,而是粗细搭配,虚实相间,自然形成一种笔力,而是这种笔力是通过笔画对比变化自然呈现的力量,并不是做作而成的,因此是自然充盈于书法之间的。

【王献之小楷作品《洛神赋十三行》】

王献之的小楷《洛神赋十三行》就是一个调节笔画粗细的典型,在这篇楷书作品中具体体现了“粗细是对比出来的,能写细是关键”的原则,这篇楷书作品在笔画粗细的调节上是主笔较粗,横向笔画较细,笔画连接处较细。所以《洛神赋十三行》的笔力自然在一细一粗中完美呈现了出来。

调节笔画形态:很多人认为只有调节笔画粗细以及长短虚实才能表现笔力,其实不然,调节笔画形态依然可以是笔力的表现更有感觉。

我们举例子来说明:

【调节笔画形态】

大家可以很名言看出,这个“所”字两个撇画的形态是不一致的,两个撇画的方向是不一样的。

这里涉及到字的结构规律,黄自元在《间架结构九十二法》中说:

“连撇勿排牙。”

说的就是一个字中连续出现多个撇的时候,撇的方向不应该一致。

我们在这里不过多地讨论结构,我们看这样的处理,调节了两个笔画的形态,一个处理成竖撇,一个写成斜撇,两个撇参差变化,在一竖一斜中自然形成了笔画之间的张力,曲中见直,犹如张弓拉箭,力度十足,这种张力表现在笔画和字中就是笔画的力度,这样的调节笔画形态的处理自然会使得笔力表现更有感觉,倘若两个撇画方向一致,则笔力荡然无存了!

通过以上的论述和举例,我们知道了笔力的重要性,也从具体的三个方面阐述了如何表现笔力更有感觉,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感谢您的关注和鼓励,欢迎留言!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
  • 发表于 2022-02-18 20:58
  • 阅读 ( )
  • 分类: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