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学毛笔书法应选古人名帖练习,还是选当今名家字帖练习?

“初学毛笔书法应选古人名帖练习,还是选当今名家字帖练习?”一提到这个问题,很多人自认为学习书法就要“取法乎上”,于是很多人不假思索地回答:初学毛笔书法当然应该选择古人的名帖练习啊,这还用说吗?其实,在我看来,这些人都是人云亦云,不经过思考的。我的看法是:我们不能片面地说应该学习古人还是学习今人,我们应该本着学习目的的不同来区分,而我认为学习毛笔书法应该先学今人再学古人,当然,我有很多理由,接下来我们一一分析。一,为什么要先学当今名家字帖

在学习今人书法还是古人书法这个问题的取舍上,我忽然想起了当代著名书法家田蕴章的自撰诗说到:

“写字论题费一年,渡河舟楫敲门砖。忠言半句存甘苦,楷法欧阳莫学田。”

因为田蕴章老师乃当今著名的书法家,追随者众多,按照他自己的话说是“一大批盲目者跟随而来”,但这并不是他所愿意看到的,而我在前面提到的观点基本和田蕴章老师的主张一致,田老师所说的“敲门砖”就是他自己的书法,我们也可以看做是指今人书法,而“楷法欧阳莫学田”意思就是说学习欧楷最终还是要学习欧阳询,而不能一直学习所谓的“田楷”。

〔田蕴章楷书书法作品就是先学今人再学古人的典范〕

田蕴章老师的话再清楚不过了,今人的书法只可作为敲门砖,是渡河的舟楫,然而要想在书法上有所作为就必定要学古人书法。

所以,在当今的书法学习环境下,先学今人的字帖再学古人的字帖应该是一个事半功倍的道路。理由如下:

(1)今人书法有完整的训练体系

古人的书法固然珍贵,但是很多都是只言片语式的,并不完整,而且一般都是石刻,尽管经过后人的锤拓做成拓片,然而也有模糊不清的地方,临写起来确实有些不方便。

与当今名家字帖比起来,古人的字帖没有完整的训练体系,而今人字帖或者是为了顺应市场,或者是为了方便学习,有笔法、结构、章法等分门别类又完整统一的训练体系,这样练习起来,循序渐进,步步为营,确实要比拿到一本古帖一头雾水要好得多。

(2)今人字帖有实际指导练习意义

今人的字帖,在排版上一般分为笔法、结构、章法等部分,内容细分做得很好,这是古帖不具备的一点,况且今人字帖在以上提及的几个方面都有辅助练习的解说,而古帖则只有正文内容,对于初学者来说,这实在是难以下笔,而拿到今人的字帖则可以按照说明直接上手书写,比起古帖,今人字帖更具有实际的指导练习意义。

〔今人的字帖有完整的训练体系、具有实际的指导学习意义,这是古帖所没有的一点〕

(3)今人字帖也是从古人字帖中得来的

书法具有传承性,一代代往下传,我们今天才有幸能看到辉煌灿烂的古代书法作品。

而今人的书法也是从古代书法家那里继承下来的,我们通常说学颜体,柳体,赵体或者欧体或是历史上其他书法家的字,就是没有“自创体”的,当然了,自创体也不是没有,但是这类自创的书体没有生命力,纵观历代书法家哪个不是在继承前辈书法家的基础上再进行创新而形成自己的风格的呢?所以创新的前提是继承,要在传统的基础上才能开出花来。

所以,当今经得起推敲的名家他们的字帖也是从古代书法家那里学来的。

例如当代的田蕴章和田英章二位书法家,他们的楷书风格总体为欧体,人们便直觉地认为他们直接学习的是欧阳询,然而不知道的是他们的欧体启蒙其实是从天津学欧名家王维贤,陈益春二人开始的,进而再学习的欧阳询,比起欧阳询来,他们也是先学今人再学的古人。

〔天津学欧名家王维贤欧体楷书〕

他们的行草书有人认为是直接学赵孟頫,其实不然,他们的行草书学的是清代冯潘龄皋,比起赵孟頫,潘龄皋自然又是今人了。

又比如说,很多人学习颜体楷书有从华世奎楷书入手的,目的就是为了先学今人再学古人,打打基础,再去攀登更高的山峰,学今人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学习古人。

所以说,先学今人再学古人是一条无数当今名家证明的正确的道路。

试想,一个书法初学者想要学欧体,直接从欧阳询开始可以吗?理论上是可以的,但是效果呢?效率呢?多久能入门呢?恐怕就不如先学今人的好。

〔姚孟起临摹欧阳询楷书作品〕

例如想学欧阳询的欧体,不防也从王维贤、陈益春、甚至清代的林则徐、黄自元、姚孟起等人学起,把基本功打扎实了,也更加了解了欧阳询的书法,再去学习欧阳询书法自然就会水到渠成,事半功倍了。

通过以上所述,似乎学习书法就和古人没有关系了,学今人就足够了,事实并非如此,那为什么书法最终又要求学习古人呢?这里也有几点原因。

1.今人书法多带有个人习气

每个人写字除了继承之外,都有自己想当然的成分,这个成分就是习气,习气是不好的,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今人的书法一般一学就像,而学习古人书法却难以做到,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总强调“取法乎上”以及“书宗晋唐”了。

《书法精论》中说:

“李唐以后,真书遂不复变,故学真书必求之李唐以上,李唐以后,只可供观摩,不可供效法也。”

这说的就是学习楷书要“取法乎上”的问题。这也进一步说明为什么古人书法没有习气,因为古人的书法属于确立法度的境界,而我们今天是继承。

就拿欧体来说,学习欧体的大家姚孟起、黄自元、林则徐,当代的卢中南、吴玉生、孟繁禧、田蕴章、田英章等都各具面目,自成风格,谁和谁都不一样,甚至与欧阳询也不一样,这就是因为欧阳询的书法没有习气,他们继承的是法度和规矩,因此,达到了入帖和出帖的完美结合。自然就自成一格了!





〔当代著名学欧大家吴玉生、孟繁禧、卢中南论学欧,但是个个风格不同,却同样精彩〕

(2)古人书法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营养宝库

今人的书法还没有超过古人的,这当然包括一些客观原因,例如书写环境的改变,毛笔退出实用舞台等等。

所以今天我们学习书法切忌一上来就创新,正如清代书学理论家梁巘在《学书论》中说的那样:

“学书一字一笔须从古贴中来,否则无本。早矜脱化,必规矩,初宗一家,精深有得。继采诸美,变动弗拘。斯为不掩性情,自辟门经。”

这短短的几句话说明了书法学习继承和风格的关系,入帖与出帖的关系。这进一步说明我们学习今人书法真的就只是“敲门砖”是渡河的舟楫,目的还是为了达到彼岸,去学习古人的书法。

〔今人书法与古人书法对比,今人书法完全可以作为敲门之砖,渡河之舟〕

古人书法精妙的笔法、严谨的结构、缜密的章法都是经得起几千年的推敲的,因此是牢固可靠的,古往今来,代代相传,不知多少人从前辈书法家那里汲取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书法养料来丰富自己的书法。

通过以上的论述,我再一次强调我们不能片面地强调学习书法应该先学今人还是先学古人,其实可以把学今人和学古人结合起来,尤其是对于书法初学者就更是如此,所以在书法学习上一定要有自己的清醒认识,不可人云亦云,先学今人再学古人是一个最经济,最有效的办法。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感谢您的鼓励和关注,欢迎大家留言评论!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
  • 发表于 2022-02-18 20:58
  • 阅读 ( )
  • 分类: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