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家的风格是如何看出来的?先从笔法还是先从结构?”对于这个问题,我的看法是书法家的风格是从笔法和结构中看出来的,而且是先从笔法后从结构看的。
下面我们一一来分析。
一,书法家的风格是从笔法和结构二者中看出来的我们知道,书法的三个基本要素是笔法、结构和章法。但是要看一个书法家的风格就得看他的笔法和结构,唐代大书法家孙过庭说过:
“一点乃一字之准,一字乃终篇之准。”
这说明看某一位书法家字的好坏,只需看其笔法和结构就足够了,并不需要再看章法。
例如我们只要一个颜真卿楷书的笔画或者熟悉颜体字形就可以很迅速地判断一种书体是不是颜体。
[例如我们看这个字就可以判断是不是颜体]
因为一个书法家的风格在笔法和结构中体现得特别明显。
比如我们来分析一下:颜体楷书在笔法上表现为横向笔画较细,纵向笔画较粗的特点,例如这个“家”字,横向的横画包括撇画就很细,而纵向的弯钩和捺画就比较粗。
所以颜体楷书的笔法特征可以总结为:横轻竖重,撇细捺粗。
再看颜体的结构,颜体的结构特点可以归纳为宽博平正稳重端庄,看上去有一种四平八稳的稳定感觉。
这就是颜体的风格,我们完全可以从他的笔法和结构特征中看出,所以判断一种书体其实也就是判断一种风格。
不独颜体如此,欧体也是如此。
[欧体楷书]
例如我们看这两个字,并没有看整篇字就能判断出是欧体风格,为什么呢?因为我们仅仅只需要看其笔法和结构特点就能够判断出来了。
赵孟頫曾说过:
“书法以用笔为上,结字亦须用工,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
说的就是一个书法家的风格足以在其笔法和结构中得以体现。
我们通过以上的举例论证说明了一个书法家的风格是从笔法和结构中看出来的,那么是先从笔法中看出还先从结构中呢?这就是接下来我们所要解答的问题。
二,书法家的风格先从笔法中看出来笔法是书法的第一要义,所谓“积点成画,积画成字”都离不开一个个姿态各异的笔画,而笔法恰恰是同笔画密不可分的,笔法塑造了笔画。
宋代书法家黄庭坚曾说:
“古人工书无他异,但能用笔耳。凡学书,欲先学用笔。”
古人的观点是学习书法要用学习笔法开始,这与我们今天倡导的从基本笔画学起是一致的。
我们知道各个书家有各个书家的用笔风格,所以,书法家的书法风格自然是先从笔法中看出来的,例如黄庭坚戏称苏东坡的书法如“石压蛤蟆”,而苏东坡则回敬称黄庭坚的书法如“死蛇挂树”,这一个“石压蛤蟆”一个“死蛇挂树”就是说的他们各自的笔法特征概括了他们的书法风格。
[苏、黄二人的书法风格仅从笔法上就能看出区别,所以书法家的风格首先是从笔法之中看出来的]
范仲淹曾在《祭石学士文中说到》:
“曼卿之笔,颜筋柳骨。”
这“颜筋柳骨”说的就是颜真卿和柳公权两位书法大家的笔法特征,指的是颜体书法笔法丰满,端正,柳体书法笔画清晰,有骨感。
又比如被称为“翰墨之冠”的楷书大家欧阳询的楷书,多用方笔,起笔收笔处皆成斜向的切角,因此他的笔画被人称为有“刀劈斧剁”之势,正是有这样特征的笔画使得他的楷书呈现清秀俊逸、险峻遒刻的森严之感。
以上列举了众多书家的风格与特征,说明了一点,他们的独特风格首先是从笔法中看出来的。
三,书法家的风格其次是从结构中看出来的我们以欧阳询的楷书《九成宫醴泉铭》和颜真卿的楷书《多宝塔》为例。
[颜体楷书《多宝塔》与欧体楷书《九成宫醴泉铭》]
我们知道结构是紧随笔法之后的书法第二个要素,除了笔法就是结构,自然前面我们说了书法家的风格首先是从笔法中看出来的,那么其次就是从结构中看出来的,这与我们先学笔法再学结构具有一致性。
结构有多种法则,但不论什么法则都是笔画的一个集合体。也就是说结构中囊括了笔法。
在欧体的结构上,梁巘在《承晋斋积闻录》中评价到:
“欧阳率更险劲遒刻,锋骨凛然,自开门径,独步唐时。”
这说明欧阳询的楷书在结构上呈现出来的感觉是险劲遒刻、险中求稳的布局方法。
而苏东坡评价颜真卿的楷书《多宝塔》时则说:
“此是鲁公最匀稳书,亦近秀媚多姿,第微带俗,正是近世掾史家鼻祖。”
这说明颜真卿楷书在结构上表现出来的是匀稳、平正的宽博态势。
这就是说在颜欧二家楷书的结构特点上就能看出和区分他们各自的书法风格。
所以一个书法家的书法风格,首先是从最引人注目的笔法中看出来的,其次就是由笔法组合而成的结构中区分出来的。
就像我们看启功先生的书法,我们很容易得出瘦硬挺拔、遒劲有力的书法风格出来,但是我们在评判和赏析的时候一定是要从笔画去看,然后再看结构,二者结合就能全面概括启功先生的具体书法风格。
[得出启功先生书法瘦硬挺拔、遒劲有力的书体风格,首先看的是笔法其次是结构]
以上就是我的观点,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呢?欢迎大家留言,感谢关注和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