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装电视剧中,似乎古人喝酒都是一坛一坛喝的,古人酒量真的那么好吗?

不是古人的酒量好,是古代的酒度数没有现代白酒这么高。

《宋史》志第一百三十八,食货下有言:“自春至秋,酝成即鬻,谓之‘小酒’;腊酿蒸鬻,候夏而出,谓之‘大酒’”。

所谓“大酒”就是发酵熟化的时间比较长,度数比较高。就现在而言,就是蒸馏过的高度数的酒。与之相对的是“小酒”,也就是未经蒸馏过的酒,有点类似于甜米酒,既有浓度又不醉人,香甜爽口,醇香浓郁。

酒的蒸馏技术究竟是谁发明的,尚存争议,有人说是是公元10世纪前后阿拉伯人发明的(此时是中国的宋代)。按照这个说法,至少在公元10世纪之后,世界上才可能有白酒(或者称为烧酒、蒸馏酒)。

在白酒出现之前,王羲之曲水流觞、“李白斗酒诗百篇”喝的是发酵酒(早期的米酒或黄酒),度数很低,只有3-5度,和现在啤酒差不多。李白喝的“斗酒”,就是一斗发酵酒,按酒精量算,大致相当于现在6、7瓶啤酒的量。

一般认为,蒸馏技术在元代才普及开来,白酒的度数也越来越高,达升到四五十度。但白酒在中国真正大面积流行开来,取代黄酒、成为中国主流酒饮的时间,其实只有一百多年。民国初年的时候,即使在北京喝白酒的人都不多,而且多为底层劳动者,酒楼里一般都是黄酒居多。不过这一时期白酒已经悄然崛起,征服了国内许多饮酒者,而茅台、汾酒等白酒已经在全国范围跻身名酒之列。到四五十年代,白酒得到了进一步普及,在北方地区开始超越黄酒。到了大半个世纪以后的现代,白酒才成为中国人酒饮偏好的绝对主力。

Cola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
  • 发表于 2022-01-01 02:05
  • 阅读 ( )
  • 分类: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