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厨师技术水平好,处理得当问题不大,而且很多人抵挡不住这种极其鲜美的滋味,有一种越有危险偏越要尝试的感觉。要说古代,中国人食用河豚可以追溯到先秦。《山海经》卷三《北山经》,记载有“赤鲑、䰽䰽”,就是䱡鱼,一名江豚。而且人们已经认识到吃河豚会毒死人“多䰽䰽之鱼,食之杀人”。
但是依然不影响人们对它的热情(真是吃货自古就有),汉代名医张仲景《金匮要略》收录了“鯸鮧鱼中毒方”。晋代《吴都赋》中写人们用在蒸和煮的方法来烹制河豚,口感肥润,豫章人(江西)将其视位佳品。唐代的宫中皇室可能也有食用,有记载李林甫感谢唐玄宗赐食物中有“鯸鮧、鲑鱼”。 后面不详细介绍了,反正一直有食用情况,到了清代吃河豚的地区更广泛:山东文登制作河豚鱼干,天津河豚菜名气很大,南通、江阴、镇江、靖江、常州、扬州等地风气更盛,“河豚为江南最尚之物”。(李渔《闲情偶寄》)
说到中毒,古人也很聪明的,有毒就解毒呗。刚提到的《金匮要略》中给的方子是:“芦根煮汁,服之即解。”唐代名医孙思邈说过,“凡中其毒,以芦根捣汁和蓝靛饮之。陈粪清亦可”。还有本《膳夫经手录》写的是“灌蒌蒿汁复苏”。到宋代,人们对河豚毒和解读更深认识,不仅仅是蒌蒿、芦荟这些,可用“水调炒槐花末及龙脑(冰片)水、至宝丹、橄榄子”来帮助解毒。元代的名书《饮食须知》里面又解释:其实一般河豚中毒都无解的,那些药方效果都不好,鸭血灌下可以解一般的河豚毒。明清的在此不赘述。
总结下故人解毒基本两种措施:一是预防,宰杀之后除去所有杂物,洗干净长时间蒸煮,加入一些中药;第二就是补救,一些植物性汁水喝中药汤汁 甚至是加一些粉末来解毒,比如明代提出的加干胭脂,清代有人用的把橄榄、青蔗、笋根、金汁或槐花一起炒来捣成粉末状,加水服用。 古时候没什么实验仪器,这些都是长期实践的经验积累,未必符合现代科学观点,也许有用也许没用,大家不要轻易尝试以上药方。况且现在
文/GS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