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活烹,是活炙,宣宗命人用铜缸罩住朱高煦,周围架柴火,最终将朱高煦炙成了肉干。原本朱高煦可以留得性命乃至富贵,只因其实在不识好歹。
倚仗朱棣宠爱,心生夺嫡之意汉王朱高煦是明成祖朱棣的嫡次子,与朱高炽一样都是朱棣的正妻徐氏所生,出身高贵,原本按照嫡长子继承制,朱高炽就是稳稳妥妥的继承人,只是朱高炽体态肥胖而且性格荏弱,很不得朱棣的喜欢,反而是觉得崇尚武力的二儿子朱高煦与三儿子朱高燧更像自己,这两人自然也是更加得宠。
虽然的朱棣的喜欢,但是朱高煦从小性格狂暴凶悍,让明太祖朱元璋非常厌恶,洪武年间,朱高煦与几家的藩王世子一起有机会在南京学习,但其根本不喜欢学习,而且言行轻佻,让朱元璋更加不满这个孙子。除此之外,朱棣的大舅子徐辉祖也很不喜欢这个外甥,好言相劝却被其盗走马匹,朝臣对朱高煦多有不满,指责朱棣。
靖难之役中,朱高炽作为世子留守北平,而朱高煦则随着朱棣征战,屡屡建立战功,朱棣本来就比较喜欢这个尚武的儿子,所以有意无意明示暗示,使得朱高煦觉得将来朱棣还是会让自己担当大任,愈发勇猛的同时,也愈发狂妄目中无人。
大势初定之后,朱高炽成为太子,而朱高煦被封为汉王,而最初,其封地在云南,朱高煦硬是赖在京城不肯前去封地就藩,没办法,朱棣将其封地改成了青州,结果其还是百般推诿不肯离京。此外,朱高煦还各种僭越,挑拨是非,屡屡陷害太子朱高炽,使得解缙等受害,朱高煦想要夺嫡谋逆之心实在已经是昭然若揭。
仁宗屡屡宽宥,朱高煦却变本加厉永乐十四年,回到京城的朱棣得知朱高煦的诸多恶行之后,剥去其冠服,准备将其废为庶人,结果朱高炽念在手足之情百般恳求,最终使得朱棣收回成命,但依旧削去其两支护卫,并且将其亲信诛除,以示惩戒。次年朱棣将其改封到乐安州,勒令其即日启程,朱高煦心怀不忿,到达封地之后依旧密谋反叛。
朱棣驾崩后朱高炽继位,对待朱高炽更加亲厚,赏赐财宝珍奇无数,增加俸禄,将其诸子一一册封,可谓厚待到了极致,但朱高煦非但不感恩,反而还是准备伺机而动。仁宗短寿,在位不到一年就驾崩,太子朱瞻基在奔丧的途中,差点被朱高煦的兵马所刺杀,但朱瞻基继位之后还是继续厚待这位叔叔,不念旧恶。
可朱瞻基越是厚待,朱高煦越是觉得他软弱可欺,最终宣德元年公然起兵反叛,,并且效仿当年朱棣一般,打着“清君侧”的名头,将重臣夏元吉列在要清剿的人中第一位,直到这个时候,宣宗朱瞻基还是不愿承认朱高煦是真的要谋逆。
但事情越闹越大不可收拾,最终朱瞻基决定御驾亲征,而大军围住乐安城之后,朱瞻基依旧表示,若是朱高煦投降,那么依旧待遇如前,但朱高煦不屑一顾,之后朱瞻基又几次三番给其机会,但都被朱高煦无视。结果没想到乐安城中来了场“牧野倒戈”,众多将领都想抓住朱高煦交给朝廷然后投降,朱高煦一下就懵了,无奈请降。
忍无可忍,宣宗将其炙成干儿按照明朝法典,朱高煦的罪死上几百次都够了,朝臣也纷纷上疏请朱瞻基处决朱高煦,但是被朱瞻基所拒绝。朱瞻基赦免了乐安城中的人员,只是将朱高煦父子废为庶人,将其亲信诸人或处斩或流放,而朱高煦一家子被软禁在皇城之内。
尽管朱高煦罪在不赦,多次轻纵又多次被放过,虽然毫无悔改的意思,但是朱瞻基依旧没有要了他的命,只是废位幽禁,然而朱瞻基前去探望这位叔叔的时候,朱高煦竟然伸腿将其绊倒,这下不得了。朱瞻基多年以来积压在心中的怒火一时之间全都爆发了出来,命人用铜缸罩住朱高煦,架设柴火,将其活活烤成了肉干。
本来,朱瞻基有很多的机会名正言顺将朱高煦处决,毕竟谋逆这种事本身就是罪大恶极,再怎么处置都不过分,而且群臣上疏,也不会给朱瞻基留下什么不好的影响,更何况朱高煦这个人本身就很惹人厌,朝中烦他的臣子成群结队,都巴不得宣宗处置了他,可朱瞻基始终都顾念着血脉亲情不忍下狠手。
所谓一而再,怎可再而三,朱高煦可不止再而三,他犯上作怪不是一次两次而是不知多少次了,绊倒皇帝只是个导火线,朱瞻基忍了朱高煦多年,但并不是说他心里对其一点都没有怪罪的意思。朱高煦的行为让朱瞻基丢尽了颜面,以下引爆了其心中积累多年的不满,朱高煦最终的下场,只能说罪有应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