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时将紫禁城作为正宫,但多数情况下,尤其在雍正朝开始,清朝的皇帝普遍居住在圆明园等行宫之中,不仅仅是居住与办公,甚至朝会与科举的殿试都在行宫进行,清朝的这种现象也被称作“园居”。
紫禁城宜居的地方并没那么大目前的紫禁城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以南京紫禁城为蓝本,占地总面积超过72万平方公里,接近两个梵蒂冈的大小。虽然表面上如此巨大,但是紫禁城之中的建筑面积仅有18万平方米,也就是1000多亩,而即便如此,紫禁城还要分成前朝与内廷两个部分,并非全部都是皇帝后妃的居所。
内廷之中,除了东西六宫、还有大量的佛堂、戏台之类的功能场所,清朝皇帝一般居住在养心殿,皇后与妃嫔居住在东西六宫,而皇太后居住在慈宁宫寿康宫建筑群。事实上,皇帝能够随便闲逛的地方并没有那么大,并不是说有很多地方皇帝去不得,而是老是碰到后妃、太后太妃之类的,感觉心里别扭。
紫禁城其实并不适合居住满洲入关之初,刚刚进入紫禁城时就被辉煌的宫殿所震惊,尽管当时的紫禁城受到了李自成等巨大的破坏,但依旧算得上富丽堂皇。在关外荒蛮之地从未见过如此宫殿的满洲皇室,毫不犹豫就直接住了进去,并且进行了大范围的翻修改造,以更加符合满洲的风格。
整座紫禁城,一砖一瓦都考究非凡,一块金砖就价比真金,当年为兴建紫禁城,江南有些山头上所有的金丝楠木都被砍光,巍峨的紫禁城,实在是集财富与建筑艺术之大成,住在这样的宫殿之中,也的确能够彰显皇帝至高无上的身份。
只不过,金碧辉煌的紫禁城,实际上并不适合居住。京城本身气候就比较干燥,空气流通不畅,而紫禁城的宫墙非常高,宫廷之内的气流涌动就更加不畅顺。京城的夏季漫长而且炎热,紫禁城的这种建筑风格毫无疑问加剧了这种烦躁闷热,住着很不舒服。
除此之外,由于紫禁城当年建设的时候,使用了大量的鎏金等进行装饰,而这些鎏金之中含有大量的水银,气温上升之后会产生汞蒸气,虽然比较微量,但是日积月累依旧会侵害人体的健康,也会让人感觉不舒服。据说,明清时代皇嗣夭折率非常高,与此也有比较大的关系,当时的人不明就里,只是单纯觉得紫禁城夏天会格外炎热罢了。
景致太差看得太腻就算是再漂亮的景色,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看着也会产生审美疲劳,更何况,紫禁城的景致并不算很美。出于放火与防止刺客藏身的需要,整个紫禁城之中,除了御花园等极少数地点,大多数的宫苑都没有种植树木,光秃秃的全都是人工建筑物,冷冰冰硬邦邦,偶然看到有一种惊艳的感觉,但时间一长就觉得很累。
毕竟已经达到了皇帝这般级别,对于生活品质的要求是非常高的,汉唐时代的未央宫、大明宫等诸多宫苑都与园林相连,或者其本身就建设了巨大的人工湖等园林景观,然而紫禁城并没有这样的条件。清朝的皇帝想要看比较自然舒适一些的景致,总不至于把紫禁城扒掉重建,还是另外建园子比较方便。
紫禁城的规矩太多事实上清朝的皇帝喜欢住在圆明园等行宫的原因也并非完全一样,比如雍正帝,其是最早园居的清朝皇帝,而圆明园本来也就是他的私人园子。雍正帝非常怕热又怕冷,在紫禁城里不肯住乾清宫而住在养心殿,而夏天搬去圆明园,因为园子里比较凉爽,更适合办公,雍正时期的圆明园素雅朴质,并没有后来那么奢华。
再则,清朝时期有个规矩,那就是皇帝召幸妃嫔需要恪守一定的规制,妃嫔到了时间之后就要送回自己的宫殿,不能陪着皇帝过夜,有些皇帝觉得这些规矩碍手碍脚,但是祖宗家法又不能随便将其废除,只好钻空子,因为不能随意召幸妃嫔的规矩限制于紫禁城中,所以很多皇帝就跑去行宫园林常住。
事实上,皇帝不愿住紫禁城也并不是清朝才开始,明朝中后期的皇帝就已经挺嫌弃住在紫禁城,不少明朝皇帝搬去了西苑,因为西苑的水域辽阔景致更美,也更加清静舒适。清朝时期紫禁城受到的嫌弃更甚,雍正与其之后的清朝皇帝,一年十二个月中,有十个月都住在圆明园等行宫,以至于有了“一座圆明园,半部清代史”的说法。
尽管如此,紫禁城终究还是明清两代帝王的正宫,就算只是象征性的,依旧也是至高无上,就像皇帝再不宠爱皇后,只要皇后没有被废,那也不能随意轻视。清代的皇帝不愿住在紫禁城,主要还是出于现实生活品质方面的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