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只是一碗甲鱼汤,但郑灵公的玩笑开的有些过火,给自己还有国家都引来了大祸。
郑灵公姬夷是郑穆公的儿子,郑国在春秋时期,算是中原地区一个非常重要的诸侯国,其第一任国君姬友,也就是郑桓公,乃是周厉王的儿子,郑国的土地分布在中原地区,所以也非常繁荣富庶。郑桓公后期觉得周幽王不太靠谱,离心于诸侯,因此听从太史令建议,迁国到洛水东部,居住在虢国、郐国献出的10座城池中,奠定了后来郑国的基础。
平王东迁之时,郑国与晋国都曾保卫王室,不过之后的晋国内乱不休,周王室能够依傍的也只剩下了郑国与虢国,而郑国对周王室的态度,从郑武公开始就非常蛮横,这引起平王不满,逐渐重用起虢公,最终引起周郑交质事件,周天子颜面扫地。而从此之后,郑国挟周天子,以王室名义谋取私利,四处征伐,成为春秋时代的强者。
只可惜,郑国的兴盛并没有持续多久,郑庄公之后,郑国连续多年内乱,经历数代的君位之争夺,郑国实力衰微大不如前,而同时期,北方的晋国渐渐趋向安定,东方的齐国已经崛起,南方的楚国不听周天子号令,自称为王,大肆兼并汉水诸姬。处于四战之地被群雄环伺,而且还无险可守的郑国,骤然间变成了诸侯相争角逐的战场。
东方的齐国还好,但最难对付的就是北部的晋国与南方的楚国,偏偏晋楚都想称雄天下,所以关系也势成水火,夹在中间的郑国依附谁都不是,所以郑国当时的外交,时而亲楚,也时而亲晋,反复无常屡屡变幻。
郑穆公晚年之时,郑国经常受到晋楚两国的攻伐,不过当时,晋楚形势有别。
由于当时郑国的处境艰难,朝堂之上也分成了亲晋派与亲楚派,彼此之间也在不断争斗。公元前606年,因为郑国参加了扈地会盟与晋国结盟,楚庄王出兵郑国,没多久郑穆公薨逝,公子夷继位,也就是郑灵公。
郑灵公在位时间很短,不到一年就被臣下所弑,被弑的原因,是因为一碗甲鱼汤。
楚人献鼋郑灵公时期,楚国进献了一只非常大的巨鼋,一种类似于鳖的淡水爬行动物,而楚人献鼋的目的也很简单,表面是为了讨好郑国,但其实未必。
穆公晚年推行的是亲晋,其继位者也不太可能会亲近楚国,至于郑国与楚国之间,楚人献鼋前没多久还发动了对郑国的征伐,双方的关系可谓跌落谷底,这种情况下,楚人献鼋的目的不可能只是所谓的讨好,试探与诡计的可能性更大。
染指于鼎楚国送来的大鼋,自然是用来吃的,但吃鼋,却吃出了大祸。
《左传》:楚人献鼋于郑灵公,公子宋与子家将见,子公之食指动,以示子家,曰:他日我如此,必尝异味。及入,宰夫将解鼋,相视而笑。公问之,子家以告,及食大夫鼋,召子公而弗与之,子公怒,染指于鼎,尝之而出。公怒,欲杀子公。子公与子家谋先,子家曰:畜老,尤惮杀之,而况君乎?反谮子家,子家惧而从之,夏,弑灵公。
故事很简单,就是楚国送来大鼋后,公子宋与子家入宫觐见,公子宋的食指突然动起来,他告诉子家今天必然能吃好东西。结果郑灵公知道此事后,在大殿上将甲鱼汤赏赐众人,偏偏不给公子宋,颜面尽失的公子宋将手指伸到郑灵公的鼎里,蘸食甲鱼汤拂袖而去,郑灵公盛怒之下准备杀了公子宋,结果被公子宋先发制人给除掉了。
一鼋除三人在郑国这场大乱中,两个关键人物,一个就是公子宋,一个是公子归生,也就是子家,这两人都出身郑国王室,乃是宗亲贵族。
公子归生非比寻常,当年郑国攻伐宋国时,公子归生乃是首领,并且活捉了宋国名将华元,大棘之战中,公子归生也立下赫赫战功。穆公晚年,公子归生成为主宰主持郑国内政外交的关键人物,而从公子归生的生平来看,他也是郑国的亲晋派人物。
公子宋与公子归生素来交好,那么公子宋自然也可能是亲晋派人物。
而公子宋能够弑君,其背后依靠的实力自然也非同小可,公子归生本来就是郑国的肱股,可两国合谋弑君后,史书记载只是“郑人欲立公子去疾”,之后的郑国,继续由七穆,也就是郑穆公的几个儿子们掌握朝堂,公子归生与公子宋基本消失。
虽然郑国常年徘徊在晋楚之间,但相对来说,当时的楚国已经问鼎中原,实力强悍得相当惊人,对于郑国这样的小邦根本不屑一顾,然而,郑国当时朝堂之上,君主郑灵公、公子归生都是亲晋派人物,公子宋也可能如此。
楚国送去一只大鼋的目的其实很简单,就是想试探试探郑国到底亲近晋国还是楚国,而郑国的七穆,也叶落知秋,知道楚国的意思。楚庄王希望用一只鼋,尽可能除掉郑国的亲晋派,打造出一个完全亲近楚国的郑国。
从公子归生与公子宋合谋弑君之后,郑国朝堂上下似乎满不在乎的态度来看,郑灵公被弑很可能就是郑国七穆在背后的默许,郑国有人明白了楚国的意思,暗自推波助澜,借公子归生与公子宋除掉了郑灵公,继而除掉公子归生与公子宋,以铲除郑国亲晋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