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工程的东线与中线,一期工程全面建成通水至今已有六年,未发生过断水事件,超过1.2亿人直接受益,极大缓解了城市生产生活用水挤占华北地区农业用水,以及超采地下水的原本局面。
我国水资源总量相当丰富,但地域分布差距很大,而且按照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来看,中国最为干渴的地方并非西北,而是华北,尤其是京津冀这一地区,这里占据国内一成的人口与经济总量,但人均淡水资源远远低于国际标准之中人均500立方米的极度缺水的红线。
华北地区的黄河、淮河与海河,一度是全国地表水质最差的地方,说得夸张些就是“有河皆枯,有水皆污”,因为可用地表水的匮乏,华北地区开采地下水越来越多,甚至挤占维持生态平衡的水源,以填补用水缺口,21世纪初,京津冀的地下水开采程度都超过了100%。号称泉城的济南,因为地下水开采过甚,诸多涌泉纷纷消失。
1952年,南水北调的设想就已经诞生,直到2002年正式出炉了工程的详细规划。
规划建设的南水北调工程,有东线、中线与西线三条大型水道纵贯南北,最终的年调水规模将达到448亿立方米左右,相当于长江多年平均径流量的4.7%左右,相当于黄河水量的80%。东线与中线的工程一期均已完成建设并且运营,西线仍旧停滞。
南水北调工程运营之后,受水区40多座大中型城市与超过260个县区都用上了来自于长江流域的水源,并且,这些南方的水源,从原本规划的受水区城市补充水源,逐渐转变成为了多个重要城市的生活用水主流水源。
南水北调一期工程,干支渠总长度超过5599千米,混凝土浇筑量超过6300万立方米,相当于三峡的两倍以上,工程运营后,长江之水替代了北京城区超过七成的供水水源,郑州中心城区的全部供水与天津14个区的全部供水,均来自于长江,石家庄、邯郸、保定、衡水等城市的主城区75%以上的供水,均来自南水北调。
除了供应北方的日常用水之外,南水北调使得北方众多原本几乎枯竭或者污染非常重的河流湖泊重新复苏,比如石家庄的母亲河滹沱河,以及北京的永定河。
南水北调工程还有个非常重要的作用,那就是尽可能修复北方因为以往过度开采地下水,以及大量的地表水源污染而造成的生态破坏,长江之水灌入北方诸多地区的河道、湖床之后,使得原本的生机重新复苏,长远来看,这对于当地人的益处,比直接提供水资源要重要的多。
仅仅河北省,因南水北调受益的人口就将近两千万,河北受水区涉及91个区县、26个工业园区与138个供水目标,有1982万人直接因为南水北调受益。河南省因南水北调而直接受益的人口,超过2200万。
总体来说,南水北调现有的工程,已使得沿线地区超过1.2亿人口直接受益,主要集中于京津冀为核心的华北平原地区,这些地区原本的水源供应紧张的局面得到极大的缓解,城市备用水源得到了补充,而且水质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尤其是京津冀地区,当地的水质硬度均有极大程度的降低。
此外,南水北调使得北方大片缺水的农田得到了稳定充裕的灌溉用水,原本枯竭的河流湖泊重新恢复了生机,整个华北地区的生态,近年来得到了非常明显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