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打赏的“金瓜子”有什么用,为何妃嫔们接过后会欣喜异常?

接过金瓜子为何欣喜异常?正常情况下,任何人拿到巨款都会欣喜异常。金瓜子在古代是一种价值很高的碎金,不过其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其显示皇恩浩荡。

金瓜子,最初见著于《宋史》,据说赵普当着宋太祖的面,收了十罐子金瓜子。

不过最初的金瓜子并不说是一种瓜子形状的黄金,其实当时的金瓜子就是寻常的碎金,没有特定的形状、重量等方面的要求,因为古代很长时间之内,受制于冶炼打造技术的限制,很难打造出一大批完全一样的金属制品。

通常来说,黄金被视作一种“贵重物品”,的确也非常贵重,金瓜子的单个重量,往往都在一两左右,因此金瓜子也非常值钱,古代将金瓜子作为赏赐之时,一般最多赏赐几枚而已,像现在的电视剧里那样,随手抓一把赏人,那是不可能的。

明朝以前,除了铜钱之外,金银之类的贵金属均可以直接作为货币在市面上进行流通,用于消费,然而明朝建立之后,由于明太祖为推行宝钞,也就是纸币,强行限制了金银的实际使用,事实上,明朝市面上主要使用的都是铜钱与纸币,几乎不见白银直接出现在交易场合。

相较于白银,黄金这种单位价值更高的贵金属,在市面上就更加几乎绝迹,所以这一时期也不会有什么碎金用于商业交易。

而金瓜子,随着明清时期,皇权的不断强化与集中,逐渐也成为了皇家专用的一种用于赏赐之用的物品,被贴上了皇权的标签。

到了清朝时期,金瓜子的意义地位更加成熟与明确,成为了清朝皇帝用于赏赐大臣与后宫妃嫔的一种物品,由于工艺的进步,当时的金瓜子形状逐渐一致,因为形状与瓜子酷似而得名“金瓜子”,而在此之前,所谓的金瓜子其实都是碎金而已,并没有瓜子形状。

清承明制,金银依旧不在市场上直接流通,尤其是金瓜子这种已经成为皇家专用的特别物品,单枚的金瓜子价值不菲,明朝时期,金银兑换在1比7左右,清朝已达到1比10以上,小小一枚金瓜子往往能兑十几两白银,而清朝时期,一个寻常农家一年也未必能赚这么多钱。

据说,清朝时期得到金瓜子最多的,就是雍正朝的宠臣张廷玉,其一生受尽雍正帝胤禛的宠信,受赏赐无数,而被张廷玉视作珍宝,最为看重的,是一小罐的金瓜子,但就是单单这么一小罐的金瓜子,也价值无可估计。

由于金瓜子逐渐变成了皇帝对于臣下的一种恩赏,所以明清时期,臣子们都以得到皇帝所赏赐的金瓜子为荣誉,且不说金瓜子的实际价值不菲,即便是金瓜子所附加的皇帝的恩赏,对于臣子来说就是一种巨大的荣耀,几乎所有的臣子,都以收藏皇帝所赏赐的金瓜子为荣,相互之间来攀比金瓜子数量多寡。

明清时期,后宫所有女眷都是拿固定工资生活,比如清朝皇后年俸白银1000两,皇贵妃800两,低阶的贵人每年仅100两,常在50两,答应30两,而能够拿到黄金俸禄的,只有皇太后而已,并且也只不过20两之数。

虽然身处后宫之中,但各种开销还是比较巨大的,而后宫之中往往又没有其他的赚补贴的渠道方法,倘若没有娘家的贴补,最好的办法就是获得皇帝的宠爱与赏赐,也因此,宫闱之中的相互倾轧屡屡不断。对于后妃们来说,皇帝所赏赐的金瓜子极其贵重,虽然无法直接使用,但能够受赏金瓜子,也代表着妃嫔受到了皇帝的喜欢,这才是最重要的。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
  • 发表于 2022-03-02 20:58
  • 阅读 ( )
  • 分类: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