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韩愈要劝阻皇帝迎接释迦牟尼佛的舍利?

唐宪宗李纯准备开塔迎佛骨入宫,韩愈觉得此举兴师动众劳民伤财,以一篇《论佛骨表》上疏直谏,却惹怒宪宗,非但没有成功,还直接被贬去了千里之外的潮州。

韩愈出生于一个官宦世家,其父韩仲卿乃是代宗时代的秘书郎,不过韩愈三岁失父为孤,由其兄长韩会抚养,结果十来岁的时候,哥哥也离世了。

或许是自念为孤,韩愈从小就刻苦读书,七岁已言出成文,十八岁时只身前往长安,投奔族兄韩弇,可当时韩弇前往平凉的时候被吐蕃人所害,韩愈改投名将马燧。

十九岁的时候,韩愈参加科考,结果连续三次都没中,直到二十五岁第四次考试才中了进士,可之后参加博学鸿词科考试,韩愈又连续三次落榜,三次给宰相上书,都没有回复。

最终,韩愈只能去做节度使推官,三十一岁的时候成为监察御史,发现关中灾荒,百姓流离失所,但京兆尹李实却谎报情况,韩愈愤慨上疏却被反陷,被贬为阳山县令。

所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可能是早年颠沛流离的艰辛,使得韩愈十分明白民生疾苦,同时也养成了他独特风格的文学风格,韩愈逐渐成为唐朝一代文坛领英人物。

韩愈的诗风气势磅礴,大气洒脱,而且大多都是针砭时弊,对于当时现实进行的时弊针砭,所以被后世评价为“文起八代之衰”,明朝更是将其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从这里也看得出,韩愈是个性格极其执拗刚硬的人物。

对就是对,错就是错,不过这样的性格也给他带来了祸端,那就是谏迎佛骨事件。

公元818年,当时负责宗教的功德使告诉唐宪宗,据说每三十年就要开法门寺的佛塔,迎奉佛骨才能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唐宪宗把这件事给记下来了,准备来年春天迎佛骨。

所谓佛骨,就是舍利子,是传说中佛祖释迦摩尼的指骨,藏于法门寺地宫之内。

高宗显庆四年九月,内山僧智琮、弘静入宫,与高宗李治谈论岐州阿育王寺地宫佛指舍利,引传说“三十年一开示”上奏高宗,并说自贞观初年开启至今,已满三十年,请再迎出舍利。

高宗准许,并且给钱五千,赐绢五千匹,作为对佛骨舍利的供养,第二年,高宗敕令迎奉佛骨往东都洛阳宫内供养,前后历时四年,供养极其盛大。

此后唐朝常有迎奉佛骨的事情,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弄一场盛大的“舍利文化节”。

说起来,这也算是唐朝皇室的一个传统了,唐朝的帝王们就喜欢这种活动。

可韩愈却不干了,他义愤填膺,直接写了一封奏疏《论佛骨表》,劝谏阻止。

韩愈到底在《论佛骨表》之中说了些什么呢?

文章一开始,韩愈就用史料对比手法,劈头盖脸就是“汉前无佛国运久,汉后信佛命不长”,梁武帝“事佛渐谨,年代尤促”、“事佛求佛、乃更得祸”。

另外,韩愈直言“佛本夷狄,至多客礼,不应迷其骨”应该把佛骨“投之于水火,永绝根本,以断天下后世之疑惑”。

总而言之,韩愈这一篇措辞激烈的《论佛骨表》,把唐宪宗气得浑身打颤,差点没厥过去,按照《旧唐书》的说法,宪宗对韩愈“欲加极刑”,宰相裴度等人怎么拦都拦不住。

宪宗明言:愈言我奉佛太过,我犹为容之,至谓东汉奉佛之后,帝王咸致夭促,何言之乖刺也?愈为人臣,敢尔狂妄,固不可赦!

说白了,宪宗认为,你说我迎奉佛骨典礼活动太过了,我可以忍,但你说东汉之后,尊佛的君王都驾崩的早,这我怎么能忍,绝对不能忍!

好在朝廷里明白事理的人大有人在,一大群朝廷重臣与皇亲国戚轮番上阵劝说求情,而唐宪宗本来就对韩愈有好感,只是在气头上才忍不住,等稍稍过了日子,宪宗将其贬谪了事。

只不过,韩愈说尊佛太甚的帝王都没的早,这个论点竟然一语成谶,也就是他阻止宪宗迎佛骨第二年,宪宗就驾崩了,仅43岁。

那么,韩愈为何要直言犯谏阻止宪宗迎奉佛骨呢?

第一,个人性格所致

韩愈是个性情果决刚毅,嫉恶如仇的人,早年历经坎坷,他深知百姓生活的艰辛,就算他在朝经常因为性格太直遭受磨难,但他就是不改,他认为应该做的事情,绝对不肯低头。

而且,韩愈乃是当时的儒学代表性人物,从小饱读诗书,受到儒家经典影响非常深刻,他的人生可以说都是在与儒学为伴的,宪宗如此事佛,韩愈阻止,也是出于对儒学正统的维护。

第二,整体环境所致

佛教从东汉传入,在魏晋时期趁乱世的机会迅速兴起,成为当时人们寻求精神寄托,寻找避世之所的一个理由,到了隋唐更是兴盛。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佛教在当时发展的路径却不断走偏,在本土化的过程中,佛寺僧侣占据了大量的财富、土地,大量壮年人口落发入寺,极大阻碍了经济等各领域发展。

也正因如此,历史上在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时期,都曾进行过大规模的灭佛,可对韩愈来说到了本朝,佛教的各种问题再次出现。

中晚唐时期,唐朝国力本就因为安史之乱极大损耗,处处凋敝难以平复,本有济世之心的韩愈对当时铺张浪费的事佛行为本身就非常厌恶,迎奉佛骨更是劳民伤财,百害而无一利。

第三,倡导古文的契机

魏晋之后,只求对仗工整的骈文风气盛行,这样的文章虽然辞藻华丽但内容空洞,韩愈当年科举屡屡落第,也与此现象有莫大的关系。

因此,韩愈出仕之后就不断倡导新的文学创作方向,那就是推广具有实质意义的文章的创作,希望由此让唐朝的文学乃至整体各方面的气象都焕然一新。

基于这些原因,韩愈与诸多好友发起了声势浩大的古文运动,韩愈也以身作则,专注于写作与实践儒家理想,韩愈写《论佛骨表》,同样出于这样的目的。

第四,迎奉佛骨本就无稽

韩愈向来就不信神鬼之说,只求问心无愧,虽然唐朝不少先皇都曾迎奉佛骨,说是祈求国泰民安之类,宪宗也是出于这样的说辞所以迎奉佛骨,但韩愈不以为然。

在韩愈看来,佛传入中土之前,天下也相安无事,所以说迎奉佛骨根本就没有依据,更何况所谓舍利不过是夷狄之遗骨,凶邪且秽,迎奉宫中非常不合适。

用现今的话说,韩愈是个唯物者,压根儿就不信迎奉一下佛骨就能保佑天下太平无事,反而在其所谓神效体现之前,为迎奉佛骨,已经花费巨大,伤害天下百姓了。

只可惜,韩愈的良苦用心并没有成功,反而给自己惹来了灾祸,毕竟当时的唐朝上下事佛,已经到了令人瞠目的地步,甚至有人烧顶灼臂希望供奉舍利,韩愈的直言只能是徒劳。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
  • 发表于 2022-03-02 20:58
  • 阅读 ( )
  • 分类: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