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虽被称作战斗民族,但与车臣人相比也是小巫见大巫,第一次车臣战争中,小小的车臣令庞大的俄罗斯损失惨重,而且打了半天,俄罗斯什么目标也没达成。
要了解车臣战争,先了解一下车臣问题是怎么回事。俄罗斯从古代一个东欧内陆小国变成如今全球面积最大的国家,是经历了数百年不断对外扩张之后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之中,很多的小国小族都被其收入囊中,车臣也在其中。
18世纪中期的第五次土俄战争后,沙俄击败了当时的奥斯曼帝国,拿下克里米亚,将势力范围伸到了北高加索地区。
高加索地区山峦叠嶂地形复杂,有点类似于我国的西南山区,因为交通不便,所以千百年来形成了很多不同的族群,车臣就是高加索诸多族群之一。
当时的车臣发展程度还比较低,经济也很落后,甚至出于半部落状态,其民风剽悍,而发展程度的低下与经济环境,养成了车臣人做事讲究“血亲复仇”与“崇尚劫掠”的风格。
车臣人往往都是以几十个人为基础的大家族作为生活单位,为争夺生存资源,他们甚至彼此之间相互劫掠,而之后又特别记仇,在车臣,劫掠奔袭被视作光荣与英雄。
俄人来到高加索之后,与车臣人遭遇,1817年三万俄军大举南下,开始了征服北高加索地区的序幕,直到1864年结束,俄国先后出动上百万兵力。
在出兵征伐高加索的时候,俄国每次出兵往往都是当地抵抗军的数倍乃至十数倍,即便如此也是耗时颇久损失巨大,可见当地族群的战斗力与剽悍。
俄国名将叶尔莫洛夫曾说:跟亚美尼亚人或者犹太人可以讨价还价,对格鲁吉亚人可以给他们颜色看看,对车臣人,只能斩立决,否则必然后患无穷!
车臣人,自始至终都是一块谁来啃都难啃得动的硬骨头,千百年来都不曾改变过。
长期的战争造成原本人口就少的车臣人,进一步人丁凋零,虽然最后车臣被拿下了,但对于信奉血亲复仇的车臣人来说,这个梁子算是结下了,而且是血仇。
此后多年,车臣不断反叛,俄国几乎动用了所有方法才将其平息下去。
然而由于十月革命,沙俄消失,北高加索失去了镇压再次陷入大乱,那时的苏俄内外麻烦事一大堆,根本没空管。
直到1925年夏天,苏俄集结重兵开始平叛,而这次又受到车臣的顽强抵抗,好在最终还是压了下去,而为安抚车臣,苏俄将车臣与印古什合并为自治州,后又升为自治共和国。
看起来,一切就应该这么尘埃落定了,但事情远远还没结束。
二战期间,北高加索被德军占领,当时车臣人与印古什人依旧对俄怀恨在心,所以与德国内外串联攻击苏联,可最终德国战败,北高加索在1944年被苏联收回。
由于战争中的背叛行为,大量的车臣人与印古什人被强行流放到中亚、西伯利亚,原本的车臣印古什自治共和国也被裁撤。
全民流放的对待,再次引发激烈反抗,可反抗的结果是更严厉的镇压,当时三分之一的车臣人在这场流放中彻底消失,剩下的人还是被流放,直到1957年才被允许重返故乡。
赫鲁晓夫时代,车臣印古什自治共和国被重新恢复了,被流放在外的车臣人被允许回乡了,但几十年岁月,车臣故土上早就被其他族群占据的七七八八。
这下好了,回到故乡的车臣人看到老家被其他人占了,冲突又开始了。
此时的车臣人,相较于一百多年前更可怕,长久的坎坷经历使得车臣人受教育程度非常低,攻击力极强,对财富的渴求强烈,大量车臣人都没有正经工作,对现代文明相当排斥。
要知道,当时的苏联劳动力非常匮乏,想要失业比较困难,可车臣大半都是失业者,恶性循环在车臣不断上演,加上其他问题的催化,车臣仿佛一个不断积蓄力量的休眠火山。
苏联还在的时候,车臣还能够压得住,可苏联没了,车臣问题一发不可收拾了。
上世纪后期,原本苏联境内的各成员纷纷自立门庭,也管不住了,当时属于俄罗斯的车臣也想着趁乱重获自由,1990年11月就通过了自立宣言。
第二年9月,杜达耶夫发动兵变,建立车臣共和国并自任总统,而印古什因为不肯离开俄罗斯与其分道扬镳,此后的车臣在自立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但事情可没那么简单,由于车臣是个没有秩序可言的地方,没有法律与完善的体系,各部族各行其是,谁也不听谁的,就算是杜达耶夫也掌握不了车臣,简直是一团乌糟。
以前苏联还在,车臣吃补贴,现在吃不了补贴了,而车臣人又鄙夷劳动生产,所以纷纷开始做起劫掠的老本行,此外还造假钱,什么赚钱搞什么,高加索一带被弄得乌烟瘴气。
偏偏那时的俄罗斯元气大伤,叶利钦根本需要操心的事情太多,根本没空搭理,只能与杜达耶夫虚与委蛇勉强应付。
1992年,俄罗斯甚至与车臣签订了《关于撤军,车臣与俄罗斯分配财产条约》,这其实就等于是变相承认了车臣的地位,而车臣通过这个条约获得了苏联当年在此地区95%的装备。
然而一切都是缓兵之计,俄罗斯情况趋于安定以后,叶利钦开始着手对付车臣,这一回叶利钦也是人狠话不多,谈也没谈,直接动手。
1994年12月9日,叶利钦直接发布武力解决车臣问题命令,第一次车臣战争爆发。
第一次车臣战争,俄罗斯牛刀杀鸡却被溅一身。在开战之前,俄罗斯动员了海陆空三军等大约三万人,随后又迅速增加到六万人,出动230辆坦克与454辆步兵战车,388门火炮与追击炮,几乎使用了除蘑菇云外一切高精尖装备。
车臣方面则主要有四股力量:正规部队、民兵、雇佣军与总统卫队,总兵力才五六千人,即便加上后续人员,也没超过两万。
不过车臣当时拥有130辆坦克,66辆装甲车与战车,265架飞机与123门火炮,还弄到了日本通讯器材与GPS定位设备,装备也不算太差。
1994年的12月11日,五路俄军南下向车臣开进,12月26日围攻格罗兹尼,并且摧毁了车臣的所有航空力量,只不过,车臣一开始就没指望空军,因为他们没啥飞行员。
12月最后一天,俄军攻入格罗兹尼城内进行巷战,车臣人迅速分开打起游击战,由于巷战空间小,而车臣人熟悉地形又不怕死,使得俄军损失极大。
仅仅12月31日到次年1月2日三天,俄军就折损250多辆坦克、装甲车与步兵战车,俄军第131摩步旅为包围,81摩步旅被全灭,74近卫摩步旅坦克营31辆坦克被打得就剩4辆。
最终,俄军集中了大量火力,采取狂轰乱炸的方式推进,用大量的耗费才最终拿下城市,可也付出巨大。
按照后来俄方的数据,1994年12月11日到1995年2月9日,俄军击毙6690人,俘虏471人,摧毁11个武器库与179个据点,俄军死1020人,俄军少将维克托·沃罗比约夫阵亡。
虽然俄军占领了格罗兹尼,但车臣主力在之前就撤走了,四月底,九成车臣领地都被俄占,剩下的车臣军进入山区。为扭转局面,车臣军开始大规模劫持无辜民众要挟俄军。
1994年4月22日,杜达耶夫因为使用卫星电话被俄军锁定,被激光制导导弹锁定击毙。
直到后来,接替杜达耶夫的扎夫加耶夫与俄签定协议,双方停战,俄军撤走,释放所有战俘与人质,车臣问题搁置五年。
而后因为扎夫加耶夫无力完全掌握车臣,战争又陆陆续续,直到八月,双方才真正停战,而那时的叶利钦只是想着获得选举胜利,所以也做出了巨大让步。
1996年俄与车臣签署的《哈萨威优特协定》,俄军除了撤出车臣,还要拨款重建车臣。
根据后来俄方统计,到1996年8月30日,俄军阵亡2837人,伤13270人,失踪337人,被俘432人,折损飞机5架、直升机8架、坦克、装甲车、步兵战车与侦察车500多辆,直接经济损失超过50亿美元,车臣武装分子折损1.5万人,而有十多万平民在战火中丧生。
第一次车臣战争,俄罗斯巨大的投入在车臣却折损惨重,原因也比较多。一,仓促应战准备不足
当时的俄军为了平定车臣,动用了四大军种、五大战区与三大舰队的力量,可动用如此巨大的兵力,事前却没做充分的筹划准备,参战部队战前准备大多都不足三天,甚至有大量新兵。
二,长久养尊处优
苏联时期,俄军长期处于一种比较安逸的状态,当时参加平定车臣的俄军战斗力并不强,很多都是临时被凑上去的,开战初期,俄军几乎处于完全挨揍状态。
三,举棋不定优柔寡断
从作战决策来说,杜达耶夫抵抗莫斯科长达三年,而俄始终疲于应付,迟迟不肯下定决心,军队也没有任何准备,到了最关键时刻,还在打与谈之间徘徊。
四,将帅分歧很大
俄军大举挺进之后,军方的高层彼此之间还在争论,当时还有三名副部长因反战辞职,11位将军联合致函杜马要求讨论出兵车臣的合法性,整个军队人心浮动,厌战情绪很强。
五,临时拟定作战方案
当时负责联合作战指挥的北高加索军区司令部,在战争开始后还没进入战时工作状态,没提前制定作战方案,后来每次制定,都是临时制定,没有针对性与目的性。
六,协同失调各自为战
作战的时候,俄罗斯的防长、内长、边防军司令同时下达命令,极大干扰了战场的指挥,同时也增大了各部队的协调难度。
七,作战方法失当
俄军挺进车臣之后,过分按照正规作战规则采取行动,根本无法对付车臣的游击打法,因为战术不对还贸然进攻,使得俄军蒙受巨大损失。
八,信息匮乏处处被动
俄军一直无法准确掌握车臣的真实情况与当地态势,屡屡出现情况误判,甚至在进行攻击的时候都找不到比较精确的当地地图。
总而言之,第一次车臣战争使得俄罗斯蒙受了各方面的巨大损失,车臣依旧实际上处于自立的状态,直到后来第二次车臣战争,才最终取得胜利,重获对车臣的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