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俄在欧洲战力一般,为何在远东扩张这么快,占领这么多领土?

沙俄在远东扩张的时候如此顺利,用一句话来说: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从深居内陆的弹丸小邦,到纵横东欧的第三罗马

俄罗斯作为国家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莫斯科公国时代,在此之前,蒙古西征建立了一系列的汗国,但这些都并不属于俄人国家。

诞生于1294年的莫斯科公国,原本只不过是个地处偏远的小城邦,又小又穷,直到伊凡三世继位之后,莫斯科公国迅速崛起扩张。



伊凡三世时代,不仅摆脱了钦察汗国数百年的统治,而且还吞下了周围众多其他小国,到伊凡三世去世的时候,莫斯科公国从原本的东欧内陆,已扩展到波罗的海与白海沿岸。

1472年,伊凡三世迎娶了拜占庭帝国的索菲亚公主,因此之后的王室继承了东罗马帝国王室的血脉,这也是后来的俄人自称第三罗马的直接原因。

1547年,伊凡三世之孙伊凡四世加冕为沙皇,改莫斯科公国为沙皇俄国,而在俄语中,“沙皇”就是凯撒的意思,这也是俄国人对罗马皇帝的称呼。

在历史上,伊凡四世也被称作“伊凡雷帝”,他不仅开启了俄国的全新时代,同时也是俄国真正开始大规模对外扩张的开端,奠定了俄国在欧洲的版图基础。



为寻找出海口的扩张,三面受阻而一面势如破竹

纵观俄人的扩张历史,其实就是寻找优良出海口的历史,伊凡四世在位时期,沙俄顺着伏尔加河四处征服,吞掉了原本金帐汗国分裂出的诸多汗国。

到伊凡四世驾崩的时候,沙俄的领地已经基本囊括了整个伏尔加河流域,包括顿河与鄂毕河中下游也被其收入,沙俄已成为欧洲面积最大的国家。

不过此后沙俄扩张受阻,在北方被瑞典帝国拦住,南方还有奥斯曼土耳其,西边的波兰正处于强盛状态,而且伊凡四世的驾崩引发内乱,沙俄元气大伤,暂时无力再扩张。

1613年,哈伊尔登基之后,沙俄罗曼诺夫王朝开启,不过哈伊尔与其继任者阿列克谢能力不怎么样,在西部的扩展不仅没有成功,还将芬兰湾沿岸悉数让给了瑞典。



可与西线开拓不力截然相反的是,此时的沙俄对东方的开拓相当顺利,几乎是节节胜利,基本上就没受到什么像样的抵抗与困难。

十七世纪上半期,俄国已经基本完成了对于西伯利亚的征服,叶尼塞河以东,包括贝加尔湖与外兴安岭以北的区域,直到太平洋沿岸,全部都纳入了俄国版图。

俄国在远东开拓如此顺利,但拿下的大多都是苦寒贫瘠的荒凉地区,而在他们站稳脚跟后,就开始觊觎更加适合居住与耕种的地方,也就是黑龙江流域。

清顺治九年,沙俄就与当时入关未久的清王朝发生冲突,不过清朝当时忙着平定关内,根本没工夫搭理俄人,所以这一拖,就到了康熙年间。



康熙帝平定三藩之后,即刻发动了对俄进攻,最终签订《尼布楚条约》,俄国的势力暂时被挤出了黑龙江流域,当然,仅仅是暂时。

雍正年间,通过《恰克图条约》与《布连斯特条约》等,清朝与俄国之间在蒙古高原一带的分界也暂时得以确立,这里,也是暂时的。

此后,俄国在远东也没什么好开拓的了,因此将目光再次转回了欧洲地区,再次与瑞典等国进行硬杠,在东方的第一波开拓就此打住。



彼得大帝与叶卡捷琳娜大帝,西扩与东进先后进行

彼得大帝与叶卡捷琳娜大帝,都是俄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这两人在位期间,俄国的势力开始走向巅峰极盛状态。

1696年,为了寻找更加优质的出海口的彼得大帝发动了亚速海海战,从土耳其的手中夺取了亚速海的入海口,而此后的彼得大帝隐姓埋名,前往西欧学习,随后回国进行了改革。

待到俄国实力增强之后,彼得大帝将开拓的目标对准了曾经属于俄国,后又被瑞典夺走的芬兰湾沿岸地区,经过长达21年的北方战争后,彼得大帝圆梦,并建立俄罗斯帝国。

在彼得大帝之后,俄国的开拓目标,就不断“向海洋挺进”,而在他驾崩后,俄国陷入37年大乱时期,此间有六位沙皇,在此期间,俄国发现了阿留申群岛与阿拉斯加。



1762年,俄国历史上的第四位女沙皇叶卡捷琳娜登基,她也是彼得大帝后,俄国历史上第二个被称作大帝的沙皇,也是唯一被称作大帝的女沙皇。

在她掌权期间,俄国接连发动对奥斯曼的战争,夺取了北高加索、克里米亚半岛与第聂伯河东部,并迫使土耳其允许俄国自由出入土耳其海峡。

另外,俄国参与瓜分了波兰,夺取了东欧大片的土地,叶卡捷琳娜称,波兰与克里米亚都是她的嫁妆,这些都让俄国跻身世界级强国。

而俄国在西线的扩张,一路高歌猛进,接连吞下芬兰、南高加索,甚至还准备南下占据奥斯曼土耳其,但这些引起了英法等国忌惮,土俄战争后,俄国遭到打压,对西开拓停止。



亚历山大二世在位期间,俄国在进行农奴制改革的同时,将对外开拓的目标掉转对准了中亚和远东地区,而不再跟欧洲各国迎来。

由于清王朝当时日薄西山,俄国趁火打劫,先后通过《瑷珲条约》《勘分西北界约记》等一系列条约,获取了外东北、外西北等大片的土地。

从清朝的手中,俄国得到了其长久以来梦寐以求的太平洋沿岸不冻港海参崴,并且完成了对于中亚的彻底吞并,原本的清朝藩属皆被其吞下。

当时几乎整个中亚、北亚都已落入俄国手中,而除了直接占有外,俄国还将蒙古高原、东北纳入其势力范围,甚至提出了“黄俄罗斯计划”。



不是俄国太强,而是对手太弱

历史上,俄国在欧洲地区的开拓往往都非常艰难,一步一个坎儿,就算能够成功,也要付出相当巨大的代价,然而在东方的开拓,通常都很顺利,似乎很容易。

之所以如此,原因非常简单:

一,近代的欧洲各国不好惹

随着新航路开辟与工业化的开始,欧洲各国在近代纷纷崛起,相较来说,俄国虽然面积很大但实力却相对比较弱,根本无法与欧洲各国抗衡。

而且长久以来,西欧各国对俄国都抱有戒心,每每俄国有所图谋,都会遭到欧洲各国的联合打压,因此俄国在西边的开拓举步维艰。



二,东方相对来说实在弱爆了

俄国的哥萨克骑兵对西伯利亚等地进行征服的时候,当地游牧族群依旧在使用马刀和弓箭,而那时的俄国人,早就配备了火枪火炮,彼此力量相差悬殊。

再者,虽然俄国的人口也并没有那么多,但远东地区的人口更少,由于气候条件的影响,远东大多数地区都处于荒无人烟的状态,偌大的西伯利亚汗国,人口尚且不足二十万。

整个西伯利亚乃至远东,以及中亚草原,都属于地广人稀而且极其落后的地方,俄国占领这些地方的时候,别说有效抵抗,有时候连人都找不到。



三,中原王朝的轻视与当时的虚弱

在俄国人来到之前,东北亚与中亚长期属于中原王朝的影响范围,清朝初期,外贝加尔湖地区与中亚等地,仍旧属于其藩属地区。

然而,自古以来养成的传统,中原王朝对于不适合农耕的地区,往往都弃如敝履,当俄国染指远东的时候,清朝与以往的王朝一样,觉得也没什么,对俄国的占据选择默认。

中亚与蒙古高原各族各部,原属清朝的藩列,但俄人到来的时候,清朝也并未进行有效介入管理,而是听之任之,对各部归附表示欢迎,对各部被俄所占选择无视。

晚清时期实力衰微,不仅无法保全藩部,甚至都自身难保,康熙雍正年间确立的条约全部被作废,大片土地都落入俄国之手,差一点长城以北都成了俄人地盘。

俄国近代能够在远东拓张如此顺利,主要就是因为没有什么像样的对手阻止他,而俄国在欧洲的处境就截然不同,自然成果不多。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
  • 发表于 2022-03-02 20:58
  • 阅读 ( )
  • 分类: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