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外人眼里,彝族分成黑彝与白彝。
黑彝是贵族群体,掌握财富与地位,而白彝是附属者,卑微而穷困。
在过去的话,这些整体上并没什么问题,不过今天就不同了。
如今的彝族的黑彝白彝之分,是对于血缘的区分。
黑彝与白彝,是两个不同的族群,而不是两个阶层。
彝族是个非常特别的族群,因为彝族是直接从奴隶社会跳跃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在解放之前的西南地区,彝族依旧还在奴隶制状态。
当时彝族分成兹莫、诺和、曲伙、阿加与呷西五个等级,施行着类似于印度种姓制的制度。
兹莫
翻译成汉语就是“土司”,他们是彝族之中的最高等级的群体,从元代开始,兹莫们开始接受中原的册封,其地位进一步强化。
在人数上,兹莫的人口最少,还占不到总人口的千分之一。
诺和
也就是如今所谓的“黑彝”,他们是介乎于兹莫和曲伙之间的群体,虽然他们的地位要低于土司,但是却通过严密的父系家族联系,拥有着各种不受土司制衡的权利。
黑彝极其注重血统,因此严令禁止黑彝女子与其他群体的男子发生关系,一旦被发现就要即刻处决,在习惯法中,黑彝不得被他人掠为奴隶。
曲伙
也就是所谓的“白彝”,他们是彝族内部人口最多的群体,占到总数的大约一半,居住在黑彝管辖的区域之内,不能随便迁移。
虽然白彝依附于黑彝,但相对自由,黑彝有权将其赠送与转让,但不能随便买卖与伤害。
白彝普遍拥有完全属于自己的生活与经济生产资料,占有自己的土地、财产。
阿加
汉语中的意思是“门里门外的手足”,他们与白彝比较类似,但不同的是,阿加并不是自由民,但也并非完全的奴隶,而且阿加不止有彝人,也有被掠去的汉人。
呷西
汉语中的意思是“主人锅庄旁边的手足”,他们是地位最低的群体,毫无自由,可以被随意变卖处置,地位比阿加还要低。
呷西也被称作“锅庄娃子”,在彝语中,“娃子”就是奴隶的意思。
相对来说,阿加也是呷西的主子,而呷西是娃子,而阿加算是奴隶主的娃子,而不同等级之间的主子与娃子的关系,也错综复杂相互交织。
历史上,兹莫、诺和与曲伙,也就是土司、黑彝和白彝都属于同一个群体,之后因为社会分工不同,逐渐产生了变化与差别。
土司原本就是统治群体,加上受到中原册封,地位不断抬升。
黑彝是介乎于土司与白彝之间的世袭贵族,甚至在有些地方,因为土司力量衰落,黑彝成为了当地实际上的“土司”。
而白彝并没有各种特权,但相较于阿加与呷西,更加自由,甚至比黑彝还要富有。
土司、黑彝与白彝之间,严格禁止跨越通婚,黑彝只能与黑彝通婚,白彝只能与白彝通婚,同时,白彝也禁止与阿加、呷西通婚。
明清时期,白彝大多更加靠近汉地生活,接触学习到了更多先进的技术,也因此更加发达和富有,被汉人称作是“熟彝”。
而主要居住在高山等偏远地带的黑彝,因为勇猛尚武,也不太好接近,被称作“生彝”。
名义上的白彝地位仍旧是不如黑彝,但在实力对比上,却未必尽然。
由于彝族解放,直接从奴隶制跳跃到社会主义,加上彝族聚居之地的环境相对封闭,因此彝族有很多原始的习惯风俗与法规,还是被保留了下来。
出于尊重,彝族的大量原本传统也被保留,如今的彝族,黑彝与白彝之间仍旧甚少通婚。
但这与过去不同,因为这是彝族形成的传统,并非是受到法律的限制,若是真的要进行通婚的话,那么法律也是予以保护和承认的。
既然彝族已经从奴隶制跨越到社会主义,那么等级区分自然不应该再存在。
换言之,如今的黑彝与白彝,不再有什么主次关系,也没有什么谁高贵谁低下的说辞,只是说黑彝与白彝算是彝族内部两个对等,但文化风俗不同的群体。
其实多年来,受到历史文化遗留的影响,彝族仍旧还保留着转房婚、娃娃亲等很多与现行法律相冲突的风俗。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接受到现代教育的彝族年轻人,开始反对与摒弃很多不符合时代的风俗传统,而法律对于彝族风俗尊重保留的同时,也不断进行着修改。
如今,虽然黑彝白彝对等了,但还是有很多彝族会说自己是黑彝。
不过有句话叫做“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时代不同了,就算曾经祖上是皇室,如今也与大家一样,所以,不要再说什么黑彝为贵白彝为仆之类的言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