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很多俗谚都有矛盾相冲突的地方,意思完全相反。
比如一边说礼轻情意重,一边说礼多人不怪。
比如一边说兔子不吃窝边草,一边又说近水楼台先得月。
有句老话叫做“技多不压身”,在我们的印象里,多门手艺多条出路当然是件好事。
但以前还有句话叫做“百艺百穷,无艺成龙”,意思就是说会的技艺多了,其实反而不是什么好事,倒是什么都不会,可能还有莫大的机会。
技多不压身其实是对的,所谓学无止境,人学习懂得的东西多,从来都不是坏事。
打个比方来说,如果一个人只会一门手艺,那么就只能在这个领域有所造诣,比如厨子顶多只能做厨子,医生顶多只能做医生。
现在的人换工作很正常,通常原因就是对目前的工作感到了厌烦,或者觉得现在的工作没有什么前途,所以要换个领域来发展。
在这种时候,如果你懂得的很多,那么就有很多的选择。
就像学厨的人懂得编程,可以去做程序员;健身房的教练懂得烘焙,可以去做糕点师;跑销售的人要是懂得机械,还能去做个技术人员。
这是在懂得的技艺很多的情况下才会发生的,最起码也要懂得两种以上,那样才能够有转行改行的选择余地,不至于一棵树上吊着别无选择。
总而言之,怎么看都是会的技艺多都是件好事,看不出来有什么不好的。
当然,从正常情况下来说艺多不压身的确是对的,可如果一个人懂得的东西太多,有时候也会有很多的麻烦出现。
《鹿鼎记》中的阿珂,学了很多门派的武功,但她学得武功杂而不纯,广而不精,所以到头来阿珂的武功水平实在不怎么样,相当低微。
现在有句大白话叫做“学得杂容易渣”,一心难以二用对大多数人都适用。
古代的公主,通常都需要学习各种技艺,比如女工刺绣、歌舞插花等等,其实大多数平时都不需要她们亲自动手,但她们必须要学。
实际上,她们学习诸多技艺的目的就是为了鉴赏之类,并不需要精通。
类似的道理,如果一个人懂得的技艺太多,那么在择业的时候就很容易三心二意,这个工作不满意了就换一个,没几天又换一个,反正选择很多。
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故事也与此相似,有时候定力不好的人要是有很多退路,反而不是什么好事情,而且学得太多太杂,可能到头来一事无成。
这句话听上去怪怪的,感觉毫无道理,毕竟一个人什么都不会,怎么看都不是什么值得夸耀的事情,就更别说成才成龙了。
什么都不会,可能养活自己都是问题,那又说什么成龙呢?
实际上,这里所说的“无艺”并不是说单纯的什么都不会,指的是刚刚接触一门从无经验什么都不懂的行业时的状态,这才是“无艺”。
这样的无艺之人,简单的就像是一张白纸,只要定下心来认真学习,那么就更加容易学会并且有所成就,这是相对于“百艺”之人的。
打个比方,一个挺会做菜的人与一个完全不会做菜的人,一起接受厨师培训,前者很可能先入为主,自顾自的,很容易出现各种偏差却不自知。
而后者就完全不同,因为他本身并没有接触过这个行业,所以处处小心谨慎学得精细,反而比带艺入门的更容易成功,最终有所成就。
正所谓“贪多嚼不烂”,有时候人不能欲念太盛,贪多贪足反而会适得其反。
人生在世时间有限,所以能做的事情自然也非常有限,因此时间需要花在刀刃上,如果这里花点时间,那里浪费一点,才是最大的不值当。
黑发不知勤学早,看看又是白头翁。
青春易逝,光阴如水,人活世上这么短的时间,当然还是要不断进行学习,但也要在自己比较擅长和有兴趣的领域发展。
要学就尽善尽美,学到最好,达到登峰造极的境界才是最好。
武侠世界里,那些绝顶高手未必是学的武功种类多,而是将一门绝学练到了极致,而像是鸠摩智那样练得太多太杂,结果害了自己。
我们多数人都很普通,没有那么超人的记忆与学习能力,更没什么一点即通的本事,所以百艺百穷无艺成龙的说法,还是有一定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