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时期组建了著名的北洋水师,而北洋舰队之中,有两艘非常著名的主力舰,那就是从德国花费巨资购买的定远舰与镇远舰,两艘军舰当时花了近三百万两白银。
定远舰与镇远舰,在当时的远东乃至世界上,都属于巨型军舰,被称作“亚洲第一巨舰”,均有德国的伏尔铿造船厂建造,在中法战争后交付使用。
清朝晚期,觉得自己其他方面都没问题,就是缺少了西方的船舰利炮与科学技术,因此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发展起洋务运动,其中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组建北洋水师。
牡丹社事件发生后,清朝愈发重视海军,作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李鸿章,一开始从英国采购的军舰,远远不能进行远洋作战,于是清廷开始寻求购买更强大的战列舰。
当时全球最强的国家莫过于英国,但李鸿章经过再三比较,还是选择了性价比更高的德意志制造,而德国为了打广告做宣传,将价格也压到最低,最终清朝以280多万两买下两艘巨舰。
虽然将近三百万两并非小数目,可相较于定远舰与镇远舰的性能,这其实已经算是非常便宜优惠的价格,同样的军舰若是从英国或者法国采购,价格远不止于此。
定远舰长94.5米,宽18米,吃水6米,满载排水量7670吨,航速14.5节,装备着四门德国克虏伯305毫米后膛炮,镇远舰也相差无几。
当时放眼全球,尤其是在亚洲,定远舰与镇远舰也都是巨无霸级别,日本联合舰队中没有任何一艘军舰能够与之相比,1886年北洋水师访日之时,引发日本朝野震动。
那时候,日本流传着“只需要定远号与镇远号,就能把整个日本舰队送入海底”的说法,不过再强悍的力量,也并不代表定远舰与镇远舰就完全无敌。
从如今的复原图来看,定远舰与镇远舰的主炮两侧,其实都没有安装任何的大口径火炮,成为了非常容易受到敌方进攻的致命之处,如同阿克琉斯之踵。
从后来北洋水师与日本作战的时候的实战来看,海上进行冲撞作战非常罕见,而定远舰与镇远舰上的斜对角主火炮布置,就是早期为了冲撞作战设计出来的。
后来不仅完全没什么用处,反而导致了军舰的侧舷不能安装其他的火炮,整艘舰只有头尾有火炮而已,火力密度不足,而且射速很慢,还留出了致命点。
无论是定远舰还是镇远舰,都是早期德国按照英国的萨克斯舰改造而成,因此保留了非常多的旧时代的设置,但那时的全球科技军工日新月异,发展实在太快。
仅仅几年的时间,定远舰跟镇远舰已经开始出现落后,但当时清朝财力不足,对于海军装备的更新有心无力,根本没有好好解决缺陷问题,以至于在甲午海战中一败涂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