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北京要搭车去昌平的十三陵,通常都要从雍和宫附近的枢纽站出发,雍和宫是北京最著名的喇嘛庙,而这里也是一座清朝潜邸,是雍正帝胤禛登基前的王府。
北京的潜邸不多,醇亲王府出了光绪、宣统两位皇帝,而雍和宫则是雍正帝潜邸,也是乾隆帝出生的地方,雍正登基后这里被封禁,乾隆年间改成了如今的雍和宫。
去过雍和宫的人都知道,这里虽然说是一座庙,但处处雕梁画栋金碧辉煌,透着皇家气派的威严,公元1693年,康熙帝将明代内监官房的地皮赐给了当时25岁的四皇子胤禛建贝勒府。
清代的皇子,在成婚封爵之后就要离开宫里的南三所,单独开府居住,胤禛的贝勒府在明朝是一处内监的官房,保留着很多的明代遗迹,直到如今还留存着一座巨大的须弥山模型。
胤禛被册封为亲王之后,贝勒府也变成了雍亲王府,现在的游人们要是进入雍和宫,通常都是从南宫门进入,一路向北参观,并且地势会逐渐抬高,这是胤禛当年刻意而为。
原本的雍和宫左边有一座柏林寺,民间认为在庙旁居住不吉利,而胤禛做皇子的前期也的确很不如意,处处做小伏低,为了“得天护佑”,他让人在王府的建造风水方面下了大工夫。
雍正帝登基以后,雍王府作为潜邸自然不能再居住其他人,因此雍正帝将其封禁,改造成为了一处行宫,但他自己并不经常回来,雍正三年,已改称雍和宫。
乾隆帝登基后,在乾隆九年的时候,弘历将雍和宫这个地方改成了喇嘛庙,并且派遣专人进行打理,而雍和宫也成为了清朝当时掌管全国藏教相关事务的中心所在。
整个雍和宫占地超过6.6万平方米,有各类殿宇房间上千,建筑布局也非常完整,不同于其他的寺庙,雍和宫保留着皇家专用的红色与琉璃瓦,非常恢弘壮丽。
雍和宫殿在碑亭之北,本来是王府的银安殿,北部是永佑殿,最初是王府的正寝殿,后来因为供奉雍正帝影像改成“神御殿”,六世班禅曾居住在雍和宫法轮殿西边的戒台楼。
在历史上,胤禛是最后一位沉迷炼丹而驾崩的皇帝,而他也非常笃信佛法,清朝时期,黄教非常盛行,满洲入主中原的时候,与蒙藏关系都很密切,自然也不能放松对黄教的尊崇。
就在康熙帝将地皮赐给四皇子那年,清廷册封了格鲁派地位仅次于达赖喇嘛的其他活佛,其中青海之地的二世章嘉活佛最受尊崇,当然,康熙帝本身对黄教毫无好感可言。
只不过,章嘉活佛奉诏入京,之后为清廷联络蒙藏立下大功,最终被加封为清朝唯一的国师级别的活佛,即便是后来的班禅额尔德尼,也没有被尊为帝师的荣耀。
跟其他皇子比起来,胤禛对章嘉活佛非常尊敬亲近,而在活佛指导下,胤禛很早就达到“透三关”的境界,雍正帝虽然精通佛法,但他跟以往那些修佛无度的帝王却又截然不同。
作为雍正帝的潜邸,乾隆帝弘历也在此出生,不过对弘历的身世向来众说纷纭,而乾隆帝坚信自己就是在雍和宫出生的,雍和宫至今都还保留着弘历儿时的玩具等。
帝王的潜邸是没人可以居住的,但长期闲置会太荒凉,将其改成喇嘛庙算得上是两全其美的好办法,这里在清朝不仅是皇家的第一寺庙,也是藏教最高学府之一,地位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