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吃的特产主要分成四种:朱元璋逃难跟起兵的时候吃过的,康熙帝下江南时候吃过的,乾隆帝下江南时候吃过的,慈禧太后逃难的时候吃过的。
大饹馇是河北东北部一带的特产,尤其是唐山周围非常流行,大饹馇对于唐山,就像烤鸭对于北京、盐水鸭对于南京、鲅鱼对于山东,不吃大饹馇宴,等于没到过唐山。
还是一贯套路,大饹馇的由来被跟慈禧太后扣上了关系,说是当年慈禧太后前往东陵巡幸,当地的膳房送上了醋溜饹馇,慈禧太后吃着高兴,当撤菜的时候,慈禧太后说“搁着”。
太后要留下这道菜,意思自然是喜欢,这件事形成轰动,“搁着”被传成了“饹馇”,不过这个故事并没有记载,而更确切的说法是来自于满语“各扎”,意思是“薄饼”。
饹馇是一种使用豆面或者淀粉制成的饼状食物,一般是用绿豆,也有会用红豆的,有时候会加上白面来增加柔韧性,比较讲究的话会采用姜黄之类进行染色,让其呈现出金黄色。
姜黄是种传统调料,也可以染色,并且有特殊香气,是传统饹馇制作不能少的,也正因如此以前的饹馇被称作是黄饼,用淀粉做出的叫做小饹馇,也可以用来炒着吃。
淀粉制成的是小饹馇,豆面做的是大饹馇,前者可以做炒菜的主料,跟肉丝、肉片或者韭菜之类一起炒,而大饹馇类似煎饼,主要包裹着各种馅儿,然后油炸,有点像春卷。
在很久之前,只有唐山的昌黎、滦县、乐亭有大饹馇跟小饹馇的区分,而出了唐山,其他地方都把这种食物统称为大饹馇,在唐山地方,不管什么事情,饹馇都是必不可少的食物。
在唐山一带,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制作这道菜,就像四川家家户户都会泡菜,东北都会做酸菜之类一样,以前大多是自家做着吃或者送人,直到商品经济发展起来之后,才出现零售。
正宗的大饹馇被认为产自滦县,因为当地出产各种杂豆,以前要做饹馇得用沙土荒地上的茅草烧火,现在的人觉得没用茅草烧火制作的饹馇,失去了豆香味与软糯的口感,不正宗了。
除了做法不再讲究,主要现在的人为了追求效率利益,很少再使用传统的绿豆面,这样虽然降低了成本,但做出来的饹馇自然不如纯绿豆面做的好吃。
饹馇其实就是用绿豆面过筛摊煎成的薄饼,然后切成形状,既可以炒菜也可以包馅油炸,做法并不是很复杂,据说唐山当地有上百种饹馇的吃法,是当地的一大美食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