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实行图书分类的国家。早在汉成帝时期,成帝就任命刘向主持整理国家藏书的分类,把各类藏书编出一套系统而完整的目录,这样,就可以堆积如丘的书分类收藏,便于查找。
刘向带领10几个人专门进行校书和分类,由刘向总和成《别录》,著录图书603家,计13219卷,分为六大部类、38种。六大部类分别是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数术和方技。同类书籍按时代先后为次;帝王著作排在当代之首。
刘向在这项工作未完成就逝世了,皇帝命刘向的儿子刘歆继续主持这项工作。刘歆在《别录》基础上编成了《七略》,这是一部综合性的图书分类目录,也是中国第一部图书分类目录。
《七略》计七卷,包括《辑略》、《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方技略》,其中《辑略》是全书的叙录。从这里可看出,除《辑略》外,其余六略与《别录》的部类是相同的,收录的图书总数和卷数等也是相同的。
《七略》的《辑略》是全书叙录(包括总序、大序和小序〕,介绍各大类和小类图书内容和学术思想流派。《六艺略》包括易、书、诗、礼、乐、春秋、论语、孝经、小学。《诸子略》包括儒、道、明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诗赋略》包括屈原赋之属、陆贾斌之属,孙卿赋之属、杂赋、欧诗。《兵书略》包括兵权谋、兵形势、兵阴阳、兵技巧。《数术略》包括天灾、历谱、五行、蓍龟、杂占、形法。《方技略》包括医经、医方、房中、神仙。
《七略》对以后我国图书分类和目录编排产生很大的影响。虽然它后来失传了,但《汉书•艺文志》就采用这一分类方法,《汉书•艺文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目录学专著。
西晋时期,荀勖编成了《中经新簿》,这是一部综合性的国家藏书目录,他把图书总括为甲、乙、丙、丁四部。甲部为五经,乙部为诸子,丙部为史记,丁部为诗赋。到东晋时,李充又把荀勖四部之法做了两项大的改动,将乙部改为史记,丙部改为诸子。至此,古代的图书分类初步具备了经、史、子、集的雏形。
唐代编修《隋书•经籍志》时,正式确定了经、史、子、集的名称和顺序,以后的图书分类就延续了这一方法。
清代的《四库全书》,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一部丛书,共收书3460多种、79000多卷、36000多册,就是按照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总共44类,其分类法的体系排比是:
“经部”分为“易、书、诗、礼、春秋、孝经、五经总义、四书、乐、小学”等10类,这里的小学是文字学的意思,包括音韵、训诂等。
“史部”分为“正史、编年、纪事本末、别史、杂史、诏令奏议、传记、史钞、载记、时令、地理、职官、政书、目录、史评”等15类。
“子部”分为“儒家、兵家、法家、农家、医家、天文算法、术数、艺术、谱录、杂家、类书、小说家、释家、道家”等14类。这里的释家是佛教的一个分支。
“集部”分为“楚辞、别集、总集、诗文评、词曲”等05类。
四部分类法便成为我国古代占统治地位的一种分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