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祭祀中的“烧纸”这一习俗应该保留么?

中国祭祀中“烧纸”这一习俗至少存在千年以上了,是由在墓地里埋真钱演变而来的。

《新唐书•王玙传》:“汉以来葬丧皆有瘗(yì)钱,后世里俗稍以纸寓钱为鬼事。”宋代朱翌《猗觉寮杂记》卷下载:“汉晋人葬多瘗钱,往往遭发掘之祸。”由于随葬的钱币容易被盗挖,钱没了,坟墓也被破坏了,后就改用烧纸。

唐代以前已有烧钱祭亡的习俗,但因寒食禁火,不能烧纸钱,人们将钱纸压在墓上或挂在树之上,表示后辈给先人送来了费用。所以,唐代的王建曾质疑:“三日无火烧纸钱,纸钱那得到黄泉?”在后世不禁火的环境下,清明上坟烧纸仍然流传,挂钱成为清明墓祭的特色之一。烧纸钱与挂纸钱的习俗并存。

唐人就很在意上坟习俗,王建《寒食行》诗中写道:“但有陇土无新土,此中白骨应无主”,他以坟上有无新土来判断墓主有无后人。现在有些乡村仍以清明上坟作为家族绵延的标识,民间有“有后人,挂清明;无后人,一光坟”、“清明不祭祖,死了变猪狗”之说,以此告诫人们要不忘逝去的亲人。

近代武汉清明扫墓有一种“山头祭”,祭扫时,晚辈披麻戴孝,持祭幡,燃红烛,供宝饭,奉金元。有钱人家不是简单地烧两打纸钱,而要烧91斤纸钱,以示对死者“九死一生还”的祝愿,并供奉肉包子和香饼,以逝者在生还转世时摆脱恶狗的缠噬,因为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头。还要修整坟墓,培添新土,清除杂草,使坟地焕然一新。

清明扫墓作为官方定制是在唐玄宗时期,清明放假扫墓见于宋代。上坟烧纸至少已流行千余年,而改变一种传统习俗很难,地域的差异、文化习俗的差异等等,还是应该尊重差异。

我们可以倡导诸如鲜花祭扫、树木祭扫、“休闲式”扫墓、网络灵堂等方式,但也不应该把上坟、烧纸、烧香、上供等,都统统称为陋俗陋习,称为愚昧落后,我们应该尊重不同的祭扫方式和习俗。

对于上坟烧纸引起火灾的事情还是要高度重视,而不能放任不管,这与允许上坟是两回事,尤其是北方的山区,清明时节正史缺雨干燥的季节,上坟烧纸极易引起火灾,所以绝对不要烧纸,可以采用把纸钱压在坟上或挂在树上的办法。

因为上坟就是个仪式,能通过这个仪式来缅怀逝去的亲人、能告慰亲人、能净化自己的心灵,就找到仪式感了。逝去的亲人已和大地紧紧地融合在一起了,敬畏大地、跪拜大地,让大地更加秀美,这是我们上坟应该考虑的事。

敬畏和缅怀我们逝去的亲人和同胞吧,大地在,你们就在!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
  • 发表于 2022-03-02 20:58
  • 阅读 ( )
  • 分类: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