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听过最伤感的故事有哪些?

封建社会女性地位低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很多女性直到结婚掀盖头的当天,才知道男方的长相,没有任何的婚姻自由,就像货物一样。洪武十一年,陕西延安府洛川县就因此发生一桩悲剧。


洪武年间,皇帝朱元璋对于贞洁烈妇、孝子顺孙相当的赏识看重,每年各地的官员都会上报贞洁烈妇、孝子顺孙的事迹到朝廷。朝廷那边的审批一过,那么当地的当事人就会一辈子不用参加徭役,一辈子不用交付赋税,当地的官员还会给当事人建碑立坊,以显三纲五常。


洪武十一年,陕西延安府的李知府将一纸文书上报到礼部,内容大致是这样的,洛川县张敏道的妻子赵氏嫁到张敏道的家中不到十天,张敏道去世,妻子张氏便为丈夫殉葬,实属可歌可泣,希望朝廷能够给予建碑立坊的权利。


李知府怎么想都没有想到,他的文书竟然被朱元璋看到,朱元璋以皇帝的名义下发圣旨夸赞赵氏,同时还御赐匾额,匾额刻着“贞烈”二字,以表嘉奖。


李知府得知自己所上的文书如此受朝廷重视,立刻召集延安府各级官员,各地百姓,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势必要将赵氏的玉碑牌坊建立成延安府第一大玉碑牌坊。


这项工程一直持续了三年,到最后的揭幕之日,李知府亲自带领众多官员到赵氏的坟前祭拜。祭拜完毕,李知府率领众多官员到达玉碑牌坊前,与府同知李受一同拉起玉碑两边的绳子。随着玉碑上的红布落下,玉碑的真容也随之展现在世人的面前。


玉碑的真容一展现,差点没把李知府给吓死。原本洁白的玉碑现如今上面竟然被人用羊血写上一首诗。李知府连忙命令手下重新拾起红布,盖上玉碑,驱散围观的百姓。而他自己则和众官员将头凑到红布内,观看这首诗到底是什么诗,写的人到底是什么人,竟敢如此大胆玷污皇帝御赐的匾额。


洛川河水向南流,女儿出嫁拉花头。


真情应送双飞雁,冤怨难平开面愁。


这首诗讲的是当地的一些婚嫁习俗,作诗者的名字并没有写在其中。李知府纳闷了,不明白写这首诗的人冒着杀头的危险写下这首诗到底是为了什么?


就在李知府嘴里不断的念叨着这四句诗的时候,突然间想到,这不就是一首藏头诗吗?每句诗的第一个字连合起来不就是“洛女真冤”吗?这个洛女莫非指的是赵氏?赵氏莫非不是为夫殉葬,而是被人谋杀?


这已经不是普通的案件,而是涉及到欺君之罪的天字一号大案件,为了保住皇帝的颜面绝对不能大操大办,只能在暗地里进行。


李知府来到张敏道所在的村子,府同知李受则来到赵氏所在的村子。


两人经过侦查,确定赵氏是受人迫害而死。


张敏道早年丧父,是由他的母亲周寡妇一手拉扯大的。他的母亲周寡妇难以忍受长久的寂寞,与在当地担任文法书吏的宗亲张涵建立起上不了台面的关系。


当时的周寡妇已经四十多岁,儿子张敏道也已经长大成人,张敏道看到守寡的母亲整天打扮的花枝招展,心中很不是滋味。有一次,张敏道鼓起勇气怒斥母亲已经四十多岁了,还整天涂脂抹粉,不守妇道!


周寡妇一听儿子这么说,一把鼻涕一把泪的数落儿子,我耗费了这么多年的心力将你抚养长大,可是你现如今竟然数落我,你看看你还是个人吗?你还有良心吗?母亲没有知错,反而还责问自己,张敏道不知所措,郁闷成疾。


儿子卧病在床,周寡妇心中很不是滋味,不断的请各种医生来给儿子治病,可是儿子的病就是治不好。不知所措的周寡妇想到儿子在早年曾经与邻村的赵氏定好了亲,现如今将赵氏娶过来冲冲喜,说不定儿子的病能够好。


就这样,周寡妇叫人带聘礼到赵氏的家中定好结婚的日子,将赵氏娶了过来(当时是为了冲喜,并没有大操大办)。


赵氏喜欢的男人并不是张敏道,而是同村的刘贵,同村的刘贵也同样喜欢赵氏,但是无奈赵氏与张敏道张家之前有过婚约。按照“大明律法”,如果约定好婚姻,女方故意不嫁的话,那么法律是要问责的。


在这种情况下,赵氏没有办法,只能嫁给躺在床上奄奄一息的张敏道。


刘贵心里合计,张敏道都是快要死的人了,等到张敏道死了的话,赵氏是可以另嫁他人的,所以刘贵早早的准备好聘礼,等待张敏道去世。


果真赵氏嫁到张家不到十天,张敏道就一命呜呼!


葬礼上,张涵看到嫁过来不到十天,年仅21岁的赵氏,春心荡漾,蠢蠢欲动,希望周寡妇能够帮忙将赵氏推入他的怀抱,而他则充当周寡妇的儿子,给周寡妇养老。


周寡妇一听这话,故意说各种不堪入耳的话调戏张涵,张涵也说各种不堪入耳的话调戏周寡妇。在旁的赵氏相当的羞愧,脸色泛红,想要回娘家,但是由于刚嫁过来,于情于理都应当过几个月或者一年再回娘家。


赵氏怎么想都没有想到,她的婆婆周寡妇竟然真的与张涵打起了自己的主意。就在当天晚上,周寡妇与张涵来到赵氏的房间,逼迫赵四顺从,赵氏奋力抵抗,大呼救命。一位女子怎么抵抗得过一位女子和一位男子,赵氏当晚被张涵奸污。


不堪受辱的赵氏选择了悬梁自尽。



出了人命,周寡妇不知所措,急忙找来张涵讨论对策。张涵是体制内的工作人员,关于体制内的规则,他相当的清楚。他一听到赵氏已经自尽,当即跟周寡妇说:“你对外一定要说赵氏是为了你的儿子殉节而死,我会将此事上报给县令,县令肯定会将此事上报给知府,知府肯定会将此事上报给朝廷。朝廷一旦知道此事,有很大的可能会为赵氏建立起“贞节牌坊”,到时候你就能免除徭役赋税了。”


两人按计进行,张涵负责在体制内宣传赵氏为夫殉节,周寡妇负责在民间宣传赵氏为夫殉节。


新娘嫁到夫家不到十天,夫君去世,新娘义无反顾为夫君殉节,这种行为在封建社会,无论是婆家还是娘家,脸上都倍有光,所以赵氏的娘家并没有深入追究,婆家说什么就是什么。


赵氏的爹妈没有追究,可是有一个人却在暗地里进行追究,这个人就是与赵氏两情相悦的刘贵。刘贵深知赵氏并不喜欢张敏道,肯定不会为张敏道殉节,所以在暗地里进行追究。这一追究,果真发现了赵氏的真正死因,于是他冒着杀头的危险在玉碑上写下了那首藏头诗。


一切水落石出,张涵被判处死刑,而周寡妇由于是从犯,而且年纪已高,免除一死,入官为婢。


刘贵忍受不了赵氏离世,变得疯疯癫癫。


总结


如果说赵氏与刘贵活在现在这个时代,那么肯定不会变成一对苦命鸳鸯了,就算父母不同意,也可以私奔。在那个时代,在思想的约束下,只有极少数的人才有胆子私奔,才有条件私奔。唉,万恶的封建社会!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
  • 发表于 2022-01-13 16:45
  • 阅读 ( )
  • 分类:历史